金永明:世界海洋日 | 保护海洋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7-08-20

在“世界海洋日”之际,不仅需要关注海洋给人类带来的恩惠,也要关注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海洋,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在此保护海洋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要义

众所周知,海洋的资源和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领域,这不仅归因于海洋的广袤性和多样性,更归因于其资源的不竭性和价值性,从而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场域。因为国际社会针对陆地的开发和利用已经遭遇瓶颈,无法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进一步需要,所以针对海洋空间和资源的争夺就显得十分突出。换言之,海洋给人类带来经济利益和安全价值等的同时,因人类对海洋认知的不足,对海洋开发的过度和保护的不力,也带来了众多的灾难(例如,海啸,海岸侵蚀,海浪,海冰,赤潮等),所以,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并保护海洋,避免海洋造成的损害,就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理论层面看,一方面,人类应依据“陆地支配海洋原则”,确定沿海国的管辖范围,遵循公平有效合理地开发海洋空间和资源的原则,也应遵守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原则,这是以综合规范海洋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空间和资源时产生的各种对立和矛盾,应运用和平的方法解决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以合理合法地处理海洋的开发和利用问题,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确立的国际法的原则和制度,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严格遵循,因为它们已发展成为强行法规则。换言之,针对海洋的治理应遵循“依法治海”的原则。

从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实践层面看,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基本理念或模式是制定海洋战略、海洋政策、海洋法制和海洋规划,以全面统筹和经略海洋,确保海洋的价值和贡献,实现海洋为人类服务的宗旨。这种理念或模式的要义为:确立海洋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海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现海洋战略目标,并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形式固化海洋战略和海洋政策,同时在海洋有关的法律中规划海洋各领域的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海洋的综合性管理,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国际社会针对海洋治理的上述理念和模式,同样也适用于我国。即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118日)提出了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内容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这些内容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指标。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3730日在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内涵即“四个转变”,成为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指导方针。这“四个转变”为:要提高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权益向统筹兼顾型转变。

可见,我国是通过发展海洋经济的路径推进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并提升国家开发利用海洋及其资源的能力的,从而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服务和保障。这种安排及选择是由海洋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决定的,也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所以是一个比较合适且容易接受的路径。

从我国提出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背景和内涵看,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概念可界定为:以国际社会规范的原则和要求,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装备,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加强对海洋资源和利益的综合管理包括完善海洋体制机制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力度,适度发展海上军事力量,在不损害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力争运用和平方法解决海洋问题争议,争取海洋利益相对最大化,以实现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确保国家海洋安全,把我国建设成为与中国的国情与现实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海洋国家,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梦。总之,中国海洋强国的政治目标为不称霸及和平发展。

不可否认,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是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其特征主要为:第一,和平性。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成型和实施,坚守通过和平的方法和手段予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的原则,这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符合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也符合中国的新发展观,更符合中国和平发展进程目标。第二,互利性。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不以中国获取最大海洋资源及利益为目的,应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诉求和关切,寻求适当的利益平衡,以确保互利、共赢原则的实现。第三,合作性。海洋问题错综复杂,紧密关联,单靠一个国家很难妥善地应对和处理,所以,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应采取合作的方式推进实施。第四,阶段性。由于海洋问题复杂、敏感,尤其在主权问题上相关国家一般很难作出妥协和让步,所以,中国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应采取阶段性的步骤比较公平地解决。换言之,应坚守条件成熟时比较公平合理解决海洋问题的原则,相应地不应采取在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形下,强行采取措施解决海洋问题争议的立场和政策。第五,安全性。中国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将会采取有力措施重点确保国际重要海域的通道安全,包括继续派遣海军参与实施打击海盗行为,以确保国际社会使用海域的安全和海洋利益,尤其是航行和飞越自由安全。

针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上述特征,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进程的步骤将是有序的,目标将是有限的,重点是维护和确保中国的海上权益,力量运用方式将是和平的和综合性的,以区别于传统海洋霸权国家的模式,即多依靠军事力量,包括设置军事基地和海外据点,以及海外殖民地的方式扩展海洋霸权。换言之,中国将采取综合性的力量,包括政治、外交、经济、法律和文化、军事等多种手段,采取合作的方式,并发展与中国实力相称的军事力量,有序解决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维护和确保海上权益,以逐步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

三、海洋安全环境的确保与合作进程

如上所述,海洋的核心价值是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资源及空间,同时,海洋的保护和保全也是应有之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基础或前提是稳固海洋的安全环境,尤其应解决海洋岛屿领土争议并明确管辖海域的范围,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环境。

不可否认,我国因历史和海洋意识淡薄,海洋技术和装备落后,以及我国为海洋地理相对不利的国家之一等原因,我国存在着多个海洋岛屿领土争议问题,包括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这些问题显然严重影响我国推进海洋强国战略进程,所以合理有序地处理这些问题,使这些问题不严重影响我国的和平发展进程,并朝着有利于我国的发展进程演变,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针对南海问题,在海洋岛屿领土争议国家之间无法作出妥协让步,并最终解决海洋岛屿领土争议之前,相关国家经过诚意的谈判和协商,本着谅解和合作的精神,努力就海洋低敏感领域(例如,海洋监测、海上搜救、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管理等)的合作加快进程就显得特别重要,以体现海洋功能性合作进程。这不仅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制度,也符合区域性的制度性规范(例如,《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更有利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同时,为规范各国在南海区域的行为和活动,加快制定诸如南海行为准则那样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也特别重要,以防止南海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实现功能性和规范性地统一管理南海区域的目标。为此,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并运用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工具,对于稳固南海争议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关键。特别是中菲两国于2017519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的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就是缓和南海问题争议的重要措施,值得坚持和实施。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在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进程中,包括解决海洋争议过程中,美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此,我国不仅应关注美国在海洋通道安全上的关切和意愿,也应积极应对美国在亚太海域的所谓航行自由活动包括军事测量活动、谍报侦察活动、以及联合军事演习等,特别应敦促美国遵循中美两国国防部门于201410月缔结的《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谅解备忘录》、《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以及后续附件(例如,20159月,“空中相遇”附件,“军事危机通报”附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社会现存的指导性文件(例如,20059月,《专属经济区水域航行与上空飞越的行动指针》;201310月,《亚太专属经济区内互信和安全构筑原则》),就发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军事活动争议制定新的执行协定作出贡献。

四、结束语

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是人类的共同目标,所以,在“世界海洋日”(“海洋宣传日”)之际,进一步地阐释海洋的价值和作用,提升海洋意识,并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作出贡献,这对于了解海洋强国战略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鉴于海洋的复杂性,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依然不足,需要对海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教育及传播,采取措施,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害和影响,这是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交流的重要方面。总之,保护海洋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法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版权所有©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2006-2017 电话:0532-8203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