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中央聚焦海洋强国建设:向海图强

发布时间:2018-05-21

编者按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未来的希望。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今年两会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3月8日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经略海洋的重大战略意义,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坚定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兴海洋产业,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技,加强深海科学技术研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

在提交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主党派提案中,也不乏就海洋保护和发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的真切建言,体现出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协力、建设海洋强国的一致愿望。

我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海域空间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域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大幅度增长,确权利用海域空间累计达到333万公顷。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7611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全国涉海就业人员约3657万人,海洋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摸清海域资源底数  创新规划引领海洋经济发展

摸清底数,是谋划发展、经略海洋的基础性工作。

我国对土地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等都开展过全国性调查,但从未对海域空间资源开展过系统调查研究工作。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提出,海洋资源调查工作严重滞后,对制定国家海洋开发战略、优化海洋产业布局、科学配置海域资源及强化海域综合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为此,提案建议尽快全面开展我国海域资源首次普查。利用国家海域动态监管系统,在对现行用海数据分析基础上,对全国海域现状进行现场核查,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范围内的沿海滩涂、海湾、海岸线等海域空间资源数量、品质基本情况;摸清海域使用权属、开发利用方式、海洋产业布局等开发利用情况;深入评估海域资源价值、开发潜力。

根据九三学社中央的建议,首次海域资源普查应重点围绕围填海现状、海域空间资源、海域资源价值评估和海域现状综合评价等开展综合调查。

农工党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提案中,就依托创新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规划创新促进海洋管理。探索将海洋开发利用、岸线利用、陆域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规划多规合一;二是制度创新推动顶层设计。重点在财税金融、价格政策、运营监管、技术研发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三是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积极推进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建设,鼓励国家级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在沿海地区设立海洋科技研发机构和联合创新平台。

陆海统筹同防同治  切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是开发海洋、经略海洋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准。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近岸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和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区域。

根据调研,致公党中央认为我国海陆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各种水环境与生态问题频现且呈加剧态势。同时,包括纸张、纺织品、玻璃、橡胶、木材、金属、陶瓷和塑料等在内的近岸海洋垃圾污染非常普遍且日趋严重。

“建议采取‘以海定陆’的原则,重点以海水水质标准为目标导向,制定陆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最大日负荷总量的控制模式,加快推进这些区域的海陆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致公党中央提出,应推进海陆一体化建设与综合管理,促进海陆污染的同防同治,建立海陆污染源清单,编制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图,重点在预防、控源、断污,实现污染物的源头控制和削减。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提出,要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科学划定森林、湿地、海洋等领域生态红线。加快推进无居民海岛开发保护、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等立法工作。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及时采取区域限批等限制性措施。

“目前船舶所使用的重油含硫量是车用油的100至3500倍,为了节约成本不少私人船舶特意使用重油。”台盟中央把海洋环境保护的视角放在了航行在大海的船舶上,认为船舶在近岸海域和港口停靠期间排放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是沿岸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建议积极推进新能源船舶应用,采用‘船用柴油—LNG’混合动力,减少碳、硫、烟尘、油废水排量。”台盟中央建议,要开展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从航运经济等角度出发,限制船舶污染排放。

在九三学社中央以界别名义提交的提案中,重点就规范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提出意见,认为目前已建成的67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应继续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建立保护区专项资金,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加快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标准体系和工作规范,加强科技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支撑力度。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邮轮等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海洋经济获得很大发展,但仍存在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强,海洋资源优势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应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科学编制海洋经济‘十三五’规划、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统筹陆海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尽快构建起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着重就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给出详细建议———重点开发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等海洋创新药物;促进海洋冷却水在临海石化、冶金、火电等重点行业的推广应用,大力实施面向工业、海岛及应急等方面的海水淡化工程;探索发展北部湾及南海油气、大洋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产业。

“邮轮旅游作为新兴的海洋产业,集观光、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品,被称为‘漂浮的黄金产业’或‘新兴的朝阳产业’。”致公党中央的提案同样关注了一项海洋新兴产业,提出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力发展海洋邮轮产业。

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邮轮旅游一直保持着8%-9%的增长率,中国乘坐邮轮旅游的人数高达140万人,预计到2020年,乘坐邮轮出境游将增长到450万人,邮轮市场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将超过510亿元。但是欧美国家控制国际邮轮市场,尤其是美国大概占据了全球70%的邮轮业务。

“发展我国邮轮经济,有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及国际市场的挤占,壮大民族经济。”致公党中央提出,邮轮经济外溢效应强,能有效拉动轮船制造业、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运输业、食品加工业、地产租赁业、观光旅游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这对当前我国产业经济调整、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海洋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提案中,致公党中央建议推进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邮轮产业发展管理体系和制度保障。出台注册、税收、金融、通关等方面优惠政策,建立起快捷高效的人性化服务,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邮轮旅游产业的投资与经营。

改革沿海伏季休渔政策推动养殖产业跨越发展

海洋水产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优质馈赠,海洋渔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内容。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提出,应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大力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养殖,扶持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仓储。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伏季休渔制度,对近海渔业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渔业捕捞能力的提高,伏季休渔的保障力度正在逐渐减小,现有的限时休渔政策已经难以继续实现对渔业资源的保护。”致公党中央的提案聚焦沿海伏季休渔政策,认为改革这项政策对于维护国家的宏观经济和维持沿海地区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显示,虽然每年我国沿海都在严格执行伏季休渔政策,但沿海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大量减少,渔业资源日益枯竭。近两年来,东海小黄鱼12月份资源残存量仅为伏季休渔时刻的11%,当龄鱼的渔获比例由伏季休渔实施前的43.14%上升至74.64%,剩余群体的渔获比例由56.86%下降到25.36%,渔获物组成由以原剩余群体为主,转变至以幼鱼和低龄鱼为主,资源结构的脆弱程度进一步加剧。

“伏季休渔政策的初衷是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现行的伏季休渔政策在保护力度上逐年减弱,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整,实施限时捕捞与限量捕捞相结合的休渔制度。”致公党中央建议,应结合经济鱼类繁殖期灵活制定休渔时间段,避开鱼类的繁殖期进行渔业捕捞;完善沿海限捕、禁捕时限和区域,根据具体鱼种的繁殖期和产卵场区域,制定全年分段休渔期,让更尽可能多的鱼种得到繁衍生息;针对鱼类重要的产卵区域,增设一定数量的海洋渔业保护区,实施全年禁捕。

与海洋捕捞渔业相对应,海水养殖业也是获取海洋水产品的重要途径。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关注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近况,认为在生物技术、设施、模式等方面还有许多提升空间,亟须加快新技术突破、新成果转化、新模式推广、新技术融合步伐,推动海水养殖产业跨越发展。

“应尽快出台有关海水养殖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科学设置基础、前沿、高技术和示范等多层级项目类型,并增加课题立项数量和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养殖技术创新推广。”民革中央提出,建议实施海水养殖产业技术研发促进工程,大力支持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要针对亟待解决的产业问题或技术难关进行重点立项,对关乎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前沿学科定期专项支持。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设立高端多边国际合作项目,引入国外先进理论技术,促进合作共赢。”

此外,提案还提出要把握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发展趋势,大力推广新型高效养殖模式——养殖技术方面,建议推广高产抗逆品种遗传改良及其相关技术、可控环境下的苗种高效养殖技术,植物源饵料开发与应用,以及环境友好型高效养殖技术;养殖模式方面,建议推广复合人工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鱼菜共生模式、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大围网及抗风浪网箱养殖、集装箱受控式循环水养殖、深远海养殖模式等;养殖装备方面,建议推广智能化、自动控制化等新技术和理念,精准化、精细化、标准化生产系统研发,以及机械手等危险或恶劣条件操作设备。

民革中央建议,应积极探索“互联网+”海水养殖,率先建立海水养殖大数据平台,鼓励合作社、公司和个体养殖业户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大数据实现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快速对接,为实现精准、高效、绿色、安全生产提供信息支撑,助推我国海水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提高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推进水下观测系统建设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必须发挥好海洋科技服务业的关键环节和战略保障作用。

致公党中央认为,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洋科技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技术整合能力不强、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足、服务标准以及信用体系等建设水平不高等发展瓶颈,需要政府、行业和科技服务企业共同探索,破解难题,实现跨越。

致公党中央的提案中,分九个方面提出“海洋+”的概念,把海洋经济发展与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综合科技等服务内容相叠加,旨在探索提高我国海洋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不断开展海底观测网建设探索工作,海底观测网技术取得了较大突破,为构建国家海洋水下观测系统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由于我国海底观测网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功能定位和统筹布局,导致区域性网络建设无序化,难以形成满足国家利益最大化和信息安全的国家海洋水下观测系统。

农工党中央在《关于加快统筹推进国家海洋水下观测系统建设的建议》的提案中提出,要构建和完善水下目标探测、监视、预警、防灾减灾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国家海洋水下观测系统,有效服务于我国水下安全监测、海洋环境保护、灾害预防和科学研究,全面提升我国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保障近海的海上安全和提高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在另一份提案中,农工党中央还就在南海建立深远海可持续立体观测系统提出具体建议。提案分析认为,立体深远海观测系统能为大型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的总体指标和设计提供精确数据;为深远海气候、水体立体监测及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提供支持;为研究海洋环流、内孤立波、温室效应、海洋生物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海洋军事获取深远海航道区域的温跃层、海风、海流、雾的特性等信息,为潜艇、舰船保驾护航,提供机动服务。

农工党中央提出,南海及深远海长期观测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深远海可持续立体观测系统,建立可对海表、水体、海底基进行立体观测的独立观测节点,应用于深远海实时观测和数据回传。为实现这一建设目标,需要协调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研究,加大对深远海立体观测系统的研发投入,支持在硬件安装、软件配套、海底基建、能源供给、数据传输等各方面攻坚克难。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廉维亮

版权所有©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2006-2017 电话:0532-8203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