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了近期全球变暖数据的准确性。该研究结果已于2019年4月17日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
研究团队利用2003年至2017年间名为“大气红外测深仪”(AIRS)的卫星红外测量系统来测量地球表面温度,并将这些数据与基于台站的地面气温异常分析数据——主要是戈达德空间研究所表面温度分析(GISTEMP)——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15年中,两个数据集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
论文第一作者、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的Joel Susskind博士在评论该研究时表示,AIRS数据对GISTEMP进行了补充,因为它们比GISTEMP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并且全球覆盖范围更加全面。这两个数据集都表明,在此期间,地球表面一直在变暖,2016年是仪表记录中最热的年份,2017年和2015年次之。
AIRS数据反映了海洋、陆地和冰雪覆盖区域的表面温度。基于地表的数据是陆地两米处表面空气数据异常和海洋中大量海表温度异常的混合。
为了比较这两者,研究人员为每个月份和每组数据构建月度气候网格点,通过平均2003年至2017年的月度值,并结合给定月份的异常值,定义为月度气候中该格点值的差值。
论文共同作者、NASA戈达德空间研究所的Gavin Schmidt博士还提到,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表的数据集可能低估了北极的温度变化。这意味着在极地的变暖速度可能比预想中的快。此外,基于卫星的补充表面温度分析是地表温度估算的重要验证。这可能指出了改进基于地表的产品的方法,这些产品可追溯到几十年前。
文章来源:中科院海洋科技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