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建造的世界首座“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启航开赴北极圈

发布时间:2019-08-26

        当地时间2019年8月23日,由俄罗斯建造的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当天从俄西北部摩尔曼斯克港起航,前往位于俄远东地区楚科奇自治区的佩韦克港。


        悉此次航行将历时3周时间,“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沿着北方海路航行近5000公里,目的地是楚科奇自治区的佩韦克港。浮动核电站的功率将足够为整个地区供能。两个反应堆将产生高达70MWe的电能。“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成为世界上最靠北的核电站。

        此次航行,“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有2艘拖船牵引,一艘拖船负责提供牵引动力,另一艘拖船负责制动,此外,还有另一艘拖船备用伴航。“罗蒙诺索夫院士”号长144米、宽30米,排水量为2.15万吨。该船配备2座KLT-40S破冰型反应堆装置。每个反应堆可以产生35兆瓦的电能和每小时140千兆卡的热能。浮动核电站的寿命至少为36年,每12年一个周期,期间需要重装反应堆堆芯。船体高度约9层楼房屋,像缩小版的城市,具有自己的技术和生活服务部门,能够完全自主运行。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主要为俄罗斯及其偏远地区的工厂、城市,及海上天然气、石油钻井平台提供电能。它的船体分为10个舱室,即使2个舱被淹没,船体也将保持漂浮状态。船上设有两个反应堆,即使在倾角近30°的情况下,也能够运行。若发生意外,即便机组人员不在或电源中断,也能关闭核电站。整个船的内部更像是一个社区,工作人员的休息室和酒店的客房差不多,配有电视和网络。

        俄媒指出,大规模建造固定核电站会对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负担,而浮动核电站则更环保更经济。浮动核电站处于远离陆地的海上,不易受地震和海啸影响。即使发生地震,震源的地震波也不会被海水传递。海洋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应急的散热器,在极端事故情况下,浮动堆可将海水引入船体内,阻止堆芯熔化进程,保证反应堆安全。

        这种类型的核电站主要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对能源的需要,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按计划,这座浮动核电站将于今年12月开始发电并接入楚科奇自治区电网。


我国海上浮动核电站项目进展如何?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中核集团的ACP100S、中广核的ACPR50S、中船重工的HHP25被纳入能源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目前项目仍处于可研阶段,在这之后将由国家能源管理部门核准开工,将核反应堆‘搬’上船。”专家表示,与俄罗斯相比,我国的技术路线、浮动核电站规模不同,但都属于三代小堆。

        也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海上浮动核电站还面临多重困难。比如海上浮动核电站涉及众多部门,如何监管、由谁统筹还没明确。此外海上浮动核电站的完整产业链尚未建立,有关海上浮动核电站更经济的数据还只是推测,这也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据了解,我国正在着手相关工作。比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英国劳氏船级社和IAEA已签订合作协议,正在开展浮动核电站安全审评和法规标准制定工作。
        据Seaway了解,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2015年4月在719所考察时曾明确提出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要力争于2018年底完成。为此,719所参照军品研制的进度,对示范工程研制周期制定了建设期为四年零三个月的实施时间表。按照此时间表,2018年底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将调试运行完毕,2019年将进入海上试运行和验收移交阶段。

        “未来海洋上面的动力,我们想来想去,恐怕还得靠核动力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远洋钻井平台,到了生产阶段,现在都靠柴油,成本大概是6块钱一度电,如果用核动力,只需要2块钱。”胡问鸣此前对澎湃新闻表示,海洋核动力的需求巨大。在民用领域,一方面可以为海上油气田开采、海岛开发等领域的供电、供热和海水淡化提供可靠、稳定的电力,另一方面也可为破冰船提供推进动力,在军事上也有很多用途。在海洋核动力领域,中船重工正与国内几大核企展开广泛合作。

        另一则来自中船集团的报道也引起了Seaway的关注,4月23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在京会见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寿君一行。双方就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利共赢进行了深入交流。中船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琪,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俞培根陪同会见。中船集团规划发展部、船舶海工部、动力机电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会见。

        从两大造船集团和中核工业的多次会谈新闻里可以看出,中船重工的719所,中船集团的708所,以及江南船厂都极有可能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而据公开报道,目前中船重工下属的719所已完成了海洋核动力平台的两种技术方案,一种为浮动式核电站,即将核电站布置于浮动式平台上,另一种为可潜式核电站,除满足浮动式核电站性能要求外,还可满足在恶劣海况下,平台下潜至水下工作的需求。

所以,中国的水基核电站可能会相比俄罗斯的水基核电站更加的小巧精致,中小型核反应发电会是我们初步入局的抓手,而水面漂浮和可下潜式又让我国的水基核电站多了一种选择。


国内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2019有望开工

        “中国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可望今年开工建设,将成为‘四川造’重大装备序列中的重要一员!”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透露,这套布局于山东烟台的ACP100S海上核动力平台,其研究设计和核心部件的生产均由位于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完成。


文章来源:中国核网、央视、科技日报、占豪、Seaway、海洋频道等


版权所有©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2006-2017 电话:0532-8203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