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藤等: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理念与建设内容探索

发布时间:2023-06-01

一、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定义

     鲸落的生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对海洋牧场的发展大有裨益,动物尸体的人工外源性输入使得海洋牧场局部区域的营养物质得到迅速丰富,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然生产力提升速度慢的问题,也能够使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得到快速构建。至今,海洋牧场、鲸落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也各自形成了理论体系。鉴于鲸落生态系统和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相辅相成等方面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进行探索性研究,其主要内容是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适宜选址进行人工鲸落,从而模拟自然鲸落生态系统,补充自然生产力,快速构建海底生物群落,并有助于经济物种的养护与产出,这本质是一种新型的海洋牧场。因此笔者将其定义为:在一定适宜的海域,通过人为地沉没死亡鲸类等大型动物的尸体以模拟自然鲸落生态系统,并为经济对象生物提供重要的食物及能量来源以及庇护基质等功能,以此达到资源增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的一种新型海洋牧场。

      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的建设是对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创新性探索。

      ①通过人工鲸落这个过程实现了大型哺乳动物的溯本求源性回归,将海洋动物的尸体重新投入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过程中,是对回归自然、反馈海洋的探索实践;

②将人工鲸落作为海洋牧场构建过程的核心要素,将外源性营养人为规模性输入,对海洋牧场局部生态系统的构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重要经济物种的增殖效果将会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

③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的尸体被摄食分解之后,其尸骨除了为一些蠕虫类提供栖息场之外,也可以作为一定结构的设施物一定程度上起到人工鱼礁的鱼类诱集和养护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二、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建设内容

      目前,国内外尚无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相关理念、技术体系和建设实践的先例,亟待通过实验研究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的作用机理以及特定成效,建设这种新型海洋牧场,更好地实现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鲸生食万物,鲸落万物生,作为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的建设探索,其建设内容主要可以分为海上平台和水下鲸落系统两部分,分别寓意鲸生和鲸落两种生态系统。

      海上平台的功能主要有:海景观光、垂钓体验、运营管理、休闲娱乐、环境监测、生物行为驯化、安全救助和科普教育等,可设生活设施区、生产设施区和能源供应区等区域,海上平台整体外观设计可呈鲸状,寓意鲸生,体现其景观生态功能。其中鲸头可对应能源供应区、鲸身和鲸尾对应生活设施区和生产设施区。在生活设施区可修建鲸生博物馆,展览鲸类所食的生物类群,如磷虾和贝类等小型甲壳动物、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生物。设施区可通过室内VR体验增强人工鲸落的互动性,还可在平台周围借助大型机器模拟鲸鱼的水上呼吸换气、游动等动作,增强海上观鲸互动体验。

      水下人工鲸落系统,在同一海洋牧场区域内,在深海中投放鲸鱼(或大型动物)尸体,并以尸体为中心,周围投放一些动物尸骨形态的人工鱼礁,在最外围种植海藻形成海藻场。海洋牧场中的目标经济鱼种可以通过啃食所投放尸体的软组织得到生长,这些辅助性的人工鱼礁能提供鱼类栖息场所,与人工投放的自然尸骨形成联动效应,海藻场设在最外围,能为鱼类躲避敌害提供天然的屏障,由此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境以及充足的食物供应。同时,为实现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的合理布局,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目标经济生物的选择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特定海域生存的食腐性鱼类等其他海洋生物。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增值放流和行为驯化。此外,为实现海洋牧场的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将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海洋牧场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构建海洋牧场生态。资源、环境实时监测与突发状况智能辅助决策平台。


文章来源:节选自《“人工鲸落”型海洋牧场的理论基础与构建体系》,原刊于《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第7期

作者:薛藤,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硕士田涛,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吴忠鑫 高东奎 杨军刘敏李晓钰,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版权所有©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2006-2017 电话:0532-8203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