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丝绸之路与图们江大通道建设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深化国际次区域合作、重塑“一带一路”向北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一带一路”向北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向北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二者共同建设可以打破北极国家(地区)与图们江大通道国家(地区)行政壁垒、促进要素资源创新性配置、节约航运时间和成本,同时,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进向北经济绿色发展,进而促进“一带一路”向北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并对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海洋强国建设等提供新的助力。因此,深入探索冰上丝绸之路与图们江大通道建设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向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布局思路
推进向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一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布局,发挥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积极与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和图们江大通道国家(地区)实现农业产业合作,构建向北地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二是推进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布局,借助向北经济发展契机,重点发展和布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制造,加快中国与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和图们江大通道国家(地区)农业技术领域合作,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三是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布局,发挥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优势,重点布局现代农业跨国公司、龙头企业、智慧农场、职业农民等经营主体,加强与合作方的合作交流,形成向北经济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因此,未来向北经济发展应在现代农业产业领域进行合理布局。
推进向北地区数字经济布局。首先,重点布局向北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快向北地区数字经济合作,一是中国与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应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合作,二是中国应与合作国就图们江区域合作达成数字经济合作共识,拓展图们江区域合作领域,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国家(地区)数字经济合作。
推进向北地区能源产业布局。首先,应重点布局新能源产业,通过技术合作提高能源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加快新能源产业合作布局,打通新能源合作通道;其次,应加快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天然气、海洋风电等能源开发利用,深化中国与图们江通道建设合作方能源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再次,通过能源市场一体化,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与东北亚国家(地区)能源产业合作布局,打通能源产业合作通道,形成“一带一路”向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推进向北地区绿色经济布局。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未来,“一带一路”向北地区应以绿色发展为重点,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布局,培育向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优化向北地区产业布局,进而推进向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推进向北地区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能源合作、绿色交通合作、绿色产业合作、绿色贸易合作、绿色金融合作、绿色科技合作等进一步深化向北地区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布局。第二,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应重点规范企业境外环境行为,促进绿色生产。同时,加快煤电等项目绿色低碳发展,为向北经济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未来向北地区应加快绿色经济布局。
二、实现路径
推进向北地区农业合作。推进向北地区农业合作是实现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向北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第一,从区域要素流动理论层面看,应构建向北地区统一的农业资源、技术、人才、资本要素大市场,促进农业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满足各自现代农业发展对先进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需求,加快向北地区现代农业合作。第二,从区域产业布局理论层面看,应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领域,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现代农业,重点推进智慧农业、农业机器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形成向北地区现代农业合作新格局。第三,从增长极理论层面看,应培育农业产业领域新的增长点,立足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挖掘各自农业增值潜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第四,从次区域合作理论层面看,应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自贸区建设等,加快现代化农业合作,进而推动向北地区经济发展。
推进向北地区数字经济合作。推进向北地区数字经济合作是优化向北地区数字经济布局,实现向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第一,从区域要素流动理论层面看,应加强数字技术、数字人才、数字企业、数据要素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方签署数字经济合作协议等方式加快向北地区数字经济相关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构建数字经济合作的要素大市场,加速向北地区数字经济合作。第二,从区域产业布局理论层面看,应推进向北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完善向北地区数字经济产业价值链,重点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速向北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更好地实现向北地区数字产业布局,辐射带动向北地区经济发展。第三,从增长极理论层面看,应加快在数字农业、数字医疗、智慧城市、数字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深化数字经济合作,形成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极。第四,从次区域合作理论层面看,应推进向北地区跨境合作电商平台及国际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和交流,不断推进向北地区数字经济次区域合作中心建设,推动向北地区数字经济合作。
推进向北地区能源产业合作。推进向北地区能源产业合作是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实现向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第一,从区域要素流动理论层面看,加快向北地区能源经济通道建设,构建向北地区统一的能源资源市场,打破能源贸易壁垒,进一步促进向北地区能源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同时,发挥金融组织机构的作用,为向北地区能源产业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和各种金融服务支持,解决能源产业合作的资金短板难题。第二,从区域产业布局理论层面看,应重点加强能源合作的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建设,深化向北地区能源产业合作基础,进而为其能源布局提供有力支持。第三,从增长极理论层面看,应加强能源资源优劣势互补,挖掘能源资源优势,开发新能源资源,打造新能源产业项目,培育向北地区能源经济增长极。第四,从次区域合作理论层面看,加快能源产业中重大项目合作,积极在境外办厂,加快能源基地、产业园区建设,为中国能源经济发展拓宽国际市场和原材料市场,进一步推进向北地区能源经济次区域合作,促进向北地区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向北地区绿色经济合作。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向北地区绿色经济合作是落实绿色经济布局,提升向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第一,从区域要素流动理论层面看,促进向北地区绿色经济布局的关键点在于绿色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应构建向北地区统一的绿色技术市场、绿色金融市场以及与绿色经济相关的人才市场,进一步推进向北地区绿色经济合作。第二,从区域产业布局理论层面看,要加强向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合作和交流,制定和落实绿色产业合作政策,促进向北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第三,从增长极理论层面看,应借助各自经济发展优势,培育绿色产业体系,形成向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四,从次区域合作理论层面看,应以向北经济绿色发展为目标,加快绿色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绿色经济发展的次区域合作中心,进一步推进向北地区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节选自《冰上丝绸之路与图们江大通道建设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向北经济发展研究》,原刊于《东北亚经济研究》2024年第5期
作者:刘国斌,系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李露,系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