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冰融造成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北极新航线的浮现。历史上,海上航线的变化通常伴随经济与政治平衡的巨大变化。例如15世纪到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西班牙和葡萄牙为寻找新航路与印度进行的大航海,改变了地中海的权力平衡,造成威尼斯的没落和伊比利亚国家财富和政治权力的崛起。继起的海上强权法国、英国和荷兰,也建立了强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上述国家累积的权力,让欧洲几个世纪持续成为全球权力重心。美国地缘战略学家马汉认为,海上航线的利用关系一国海洋战略利益,一国海军的存废,端视于能否不受阻碍的行驶于海上航线,西方历史的经验和马汉的观点,都可预示北极新航线的战略重要性。
未来可能浮现的北极航线,有两条航线受到注意,一条是北方航线,一条是西北航线。西北航线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北方航线是从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到白令海峡的一条航线,这条航线通过巴伦支海与北大西洋相连,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太平洋相连。由于北方航线是所有北极航线中海冰融化速度最快的航线,因此是最有可能最早投入商业利用的航线,此一原因加上地缘邻近性,使此航线格外受到中日韩三国的注意。
一、缩短贸易距离
对中日韩而言,北方航线有两个凸显的价值。首先是缩短与欧洲的贸易距离。例如目前东亚和北欧国家的贸易,走的是南向经由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航运路线,这条路线的距离约22000公里,航程约需40天;若向北经由北方航线,距离约15000公里,航程仅约30天,远较传统路线短,可大幅减少三国与欧洲的航程与时间。例如中日韩三国主要港口城市上海、横滨与釜山,经北方航线与挪威的贸易航程可减少16天以上,如表1所示,将可大幅减少运输成本。
二、保障航行安全
其次,北方航线开通之后,将可避开有安全之虞的路线,降低保险费用。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目前与非洲以及欧洲国家的贸易,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和亚丁湾,这些水域常有海盗出没。沿线国家的政治纷扰也增加航行安全的风险,不但海盗横行,一些激进伊斯兰圣战组织也企图在这些航线制造冲突,增加国际宣传和威慑力,航运公司每年须为此支出大量保险费。中日韩均是能源短缺的油气进口国家,很大一部分比例的石油和天然气来自中东和非洲,因此,海上航运安全也攸关三国的能源安全。针对这些安全问题,航运公司可选择绕道非洲的好望角,但如此一来运输成本也将增加。北方航线若开通,将可降低航运公司的安全风险和成本。
三、改变东亚传统贸易格局
北方航线商业价值的浮现,已逐渐改变东亚地缘经济面貌。从新航线与传统航线的距离来看,向北经由北方航线和向南经由苏伊士运河到欧洲北部港口,香港正处于两条航线的等距中心点。易言之,香港以东北亚各国港口与欧洲北方国家贸易,若经由北方航线将具有航运成本的竞争优势。此一地缘优势随着全球经济版图的改变,将产生巨大的地缘政治经济变化,因为无论是欧洲或者亚洲,都出现经济重心北移现象,欧洲是由西向东北移动,德国是欧洲经济动能最强大的国家;亚洲则是由东南向北移动,最显著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此一趋势无可避免会促使欧洲北部国家和东北亚国家,更加重视北方航线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德国及中日韩等出口大国。
亚欧经济重心北移加上北方航线商业价值的浮现,将连动影响东亚的贸易格局。在目前传统贸易路线未改变的背景下,南欧国家如意大利、希腊和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因位居传统贸易航线的便利,无论是贸易或者转运,都获得极大利益。一旦北方航线开通,这些国家将遭遇巨大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挑战,中日韩等东北亚国家无论是在贸易或地缘政治上,都将较东南亚国家有更大的竞争优势。鉴于世界发达国家大多处于北纬30度以北地区,该地区生产了当今世界上80%的工业产品,占据70%以上的国际贸易。北方航线开通后,将使东北亚国家通过北方航线,连接俄罗斯和北欧;通过西北航线连接北美,而形成一个连结东亚、北欧和北美的新世界经济圈,北极航线也将成为新的经济走廊。新加坡也对北极航线的发展保持密切关注,与中日韩三国一道加入北极理事会成为永久观察员。
基于此一发展,中国学者李振福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提出“谁控制了北极航线,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和国际战略的新走廊”这一结论。不仅北极国家积极争夺北极航线的控制权,中日韩也积极布局北极航线的利用,特别是北方航线。自2009年2艘德国白鲸航运公司货船,在没有俄罗斯破冰船开道的情况下,成功从韩国釜山港穿越北方航线抵达荷兰鹿特丹港,证实北极航线的潜在航运价值后,中日韩三国分别展开国际航运的北极试航行动。2011年8月,日本三光汽船公司的奥迪赛号大型散装货船载着6.6万吨精铁矿,通过北方航线完成从俄罗斯北部到中国京唐港的航行。2013年8月,中日韩三国同时进行北方航线的试航。中国远洋运输公司货轮永盛号首次经由北方航线,完成从大连港到荷兰鹿特丹的航行;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从北方航线运送进口8万吨的石油制品;韩国现代—格拉维斯船业公司也租用瑞典的一艘油轮,自欧洲向韩国运送原油。
中日韩三国布局北极航线,已点燃北极航线商业价值的卡位战,单从地缘的角度来看,日本较之中韩更胜一筹。如图2所示,从距离来看,三国经由北极航线对北欧及北美城市贸易都较传统航线短;但若比较三国利用北极航线的优势,则无论是北方航线或者西北航线,中日韩三国主要港口城市如青岛、上海、宁波、香港、釜山、东京到欧洲主要港口城市菲利克斯托、汉堡、鹿特丹和北美主要港口城市蒙特利尔、纽约、查尔斯顿,三国之中最占优势的是日本,其次是韩国和中国。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2011年针对北方航线开通利益的调查也指出,韩国釜山与日本东京两个港口到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波罗的海等北欧诸国,都较传统航线快,但日本比韩国还短了700公里,因此日本的利益比韩国更大;至于中国,虽然北方的港口利用北方航线到北欧诸国有利,对于南方港口而言则距离较远,相对处于劣势。
文章来源:节选自《论中日韩三国在北极范围内的博弈与合作》,原刊于《东北亚经济研究》2024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原出处、作者信息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作者:齐冠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白光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