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谋划和战略部署下,我国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新征程上,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努力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可持续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引领与技术突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掌握海洋科技创新主动权,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目标,持续深耕关键领域,加快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优化科技创新基地布局,组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创新联合体,培育新兴行业复合型人才。瞄准自主可控、绿色转型和智能升级方向,促进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载人深潜器、特种水下机器人技术快速迭代,努力攻克高精度悬停定位、钛合金材料应用、高压供电、深海感知及深海通信等前沿技术。加快深海油气管道实时检测、高效防堵解堵技术、漂浮式风力发电、海上制氢技术等研发,推进可燃冰商业化开采,以及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能规模化利用。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体系化整合渔业资源管理、航运物流数据和海洋环境监测活动,推进智慧海洋建设。
更加注重高效协同,坚持陆海统筹与部门协作。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抓好近岸、远洋、深海、极地一体谋划,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加强整体规划,建设现代化海洋城市群,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区资源、产业基础等因素,优化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定位,强化差异化优势。完善跨区域治理机制,联合制定区域合作规则和惩罚措施,建立跨圈层海洋维权基地,健全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构建多部门协调治理框架,统筹相关部门职能,提高治理能力和办事效率。
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转型。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推动海洋渔业向深远海养殖发展,以海洋牧场实施生态养殖;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推动船舶制造业聚焦智能装备研发等,提高产业创造能力。支持新兴产业规模化培育,促进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服务业等前沿领域产业壮大,不断扩大开发范围和领域,有序推进能源开发利用及创新药物研究,推进未来产业发展。建立海洋产业负面清单,严格管控海岸带产业。加速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群,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纵向延伸“研发—制造—服务”产业链,并推动产业横向融合,激发新兴业态发展活力。
更加注重人海和谐,进一步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坚持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并完善海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多元保护体系,有效保障海洋生物多样性。加强海洋污染防治,改进陆地污水处理、入海河流水体污染治理,严格管控沿海工业污染物排放。建设智慧海洋牧场,推广“海洋牧场+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养殖”等产业融合模式,探索蓝色碳汇交易,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渔业资源养护、海洋资源利用、居民收入增长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一湾一策”加强美丽海湾建设,整治岸滩环境;以“一岛一策”开辟海岛发展新模式,构建和美海岛人居环境。
更加注重合作共赢,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交流互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深度耦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国际海洋合作,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坚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构建海洋合作网络。参与国际海底管理局规则制定,推动共建开放合理的全球海洋环境治理体系和合作共赢的全球海洋经济格局。大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整合国内港口航运资源,强化国际航运枢纽功能,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扩大海外港口投资,拓展国际战略通道,建设多式联运、全球覆盖的海上物流通道,为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提供保障。加强海洋科研、渔业基地、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国际合作,举办海洋科技及合作等相关论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成果共享,促进海洋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原刊于《红旗文稿》2025年第15期
作者:张真柱,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