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存:美将中国南海维权视为挑战其海洋霸权
2016年10月,当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带着“温暖的兄弟情义”访华时,外界用“破冰”“转折点”来形容因南海问题而恶化的中菲关系。接下来,中菲关系重回正轨,南海问题随之降温。这带来了地区局势的缓和,也让菲新领导人得以专注国内经济发展和打击贩毒。这样的局面能否保持下去?如何从根本上避开引发南海争端的刺激点?《环球时报》记者日前赴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就这些问题对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进行了专访。
三件大事影响南海局势
环球时报:南海问题目前有所降温,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士存:当前南海形势和2016年比确实降温了。2016年所谓的南海仲裁案裁决出炉后,我们在坚持“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的一贯立场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政治、外交、法理应对措施,中国和东盟其他声索国的关系,尤其中菲关系开始转圜,南海问题随之出现降温势头。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关注国内大选,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和介入度下降。新总统上台后,是否继续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他的对华政策,还不太明朗,其南海政策也在形成当中。另一方面我们的岛礁建设暂告一段落。诸多因素使得南海呈现出阶段性的短暂平静。
但必须看到,南海问题还在那里,它并没有解决。南海问题的核心是南沙部分岛礁的领土争议和海域划界的争议,此外还有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的域外国家介入。其涉及争议岛礁数量之多、争议海域面积之广,以及牵涉的国家之众,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环球时报:未来影响南海局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吴士存:目前,三对关系影响着南海局势的发展。第一对是中美关系,中美在南海的博弈实质是地缘政治利益和海权及未来亚太秩序主导权之争。美国表面看在南海关切的是“航行自由”等利益,但因为美国看到中国海上力量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南海的维权作为在它看来挑战了它的海洋霸权地位,所以要利用南海问题牵制中国,通过炒作南海问题制造安全议题有助于美国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军力部署,符合美国的战略需求。
第二对是中国—东盟关系。东盟关切南海的和平与稳定,避免因南海问题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推动规则和机制建设防止南海发生危机和冲突。目前东盟的这些关切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三对是中国和其他声索国,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关系,涉及领土争议和海洋划界主张的分歧。
所以,未来南海问题还可能阶段性升温,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什么时候升温或再起波澜很难预测,但有几件事情会成为南海问题再次升温的催化剂。
第一个是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宣示,这点美国还会在南海继续推行。一旦美国军舰或军机再次进入西沙、南沙,中国肯定会有相应的反制措施,我们必须要跟踪、识别判断。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南海问题自然会再度升温。
第二个是中国在南沙的岛礁建设,美国是盯着的。美国非常在意中国岛礁建设之后要做什么。我们早就向国际社会承诺,岛礁建设相关的设施主要是民用设施。美国人不关心这些,他关心军事设施,而且认为中国肯定要建设军事设施,尤其是进攻性武器装备。一旦美国认为我们部署带有进攻性(即便是自卫性的)的军事设施,它也会大肆炒作,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从而向中国施加压力。
第三个就是“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我们承诺和东盟在2017年年中制定出南海行为准则的框架文本,现在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这个框架文本能否让东盟各方、国际社会感到满意,“行为准则”磋商能否在信任措施、危机管控机制建立上取得突破,还有待观察。我担心因国际社会的期望值过高,我们拿出来的文本达不到它们的期望,到时国际社会会把这个责任推给中方。我想,美国、日本甚至个别东盟国家肯定会就此问题进行炒作。
以上这三件事情,2017年会推动南海问题时起时落。
“杜特尔特只要在位,中菲关系不会发生大的反复”
环球时报:您怎么评价当下的中菲关系?您怎么看两国关系的前景?
吴士存:从2016年7月到现在,中菲关系的改善和发展非常快,超出人们预期。2016年10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来访,最近汪洋副总理刚刚回访,5月份杜特尔特还要来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其他领域的合作,比如双边合作海上联合执法的委员会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在菲律宾开了第一次会议。
这些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此前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实在太大。而现在,中菲不仅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南海问题争端双边协商机制很快也要建立起来,将来还要在争议地区甚至非争议地区探讨联合开发或共同开发。所以,南海问题的降温和稳定与中菲关系的迅速转圜、迅速改善有很大关系。
在中菲关系上,我们对杜特尔特总统本人寄予很大期望。因为杜特尔特一直把改善对华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对杜特尔特而言,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是他的首要任务,南海问题他无论花多大精力问题都还在那里。
所以我们也希望中菲关系能够继续平稳发展,能够在两国间建立一个双边南海争议的解决机制,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一个示范。
我预计杜特尔特只要在位,中菲关系不会发生大的反复。尤其是我们和菲律宾及东盟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与经援项目相继落地后,中菲关系会持续改善。
环球时报:您对美国现政府的南海政策有什么预期?
吴士存:美国此前是否有清晰的南海政策?美国一直声称自己的南海政策就是在南海领土争议上“不选边站”或“保持中立”。其实自美国宣布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的南海政策就一直处于不断调整和演变过程中。从“中立”到“有限介入”,再到“积极介入”或“选边站”。
我认为和奥巴马时代比,新总统肯定不再继续推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美国在亚太地区有它的利益,地缘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盟友伙伴利益。基于双边同盟基础,维护在该地区的领导权,这点不会变,美国利用我周边海洋争端来牵制中国发展也不会变。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有三点关切。一是所谓“航行自由”。二是海洋争端必须基于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来解决。三是要保持美国在这一地区军事力量上的绝对优势。只要这三点不受到挑战,那么其南海政策就不会有大的颠覆。
将来一旦中国在南沙岛礁的设施部署到位,南海战略平衡可能会发生对中国更有利的变化,这可能会引起美国加速在南海周边军事力量的部署,对此我们也要心中有数。
“海上丝绸之路”项目落地,南海问题将慢慢淡化
环球时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给解决南海问题带来什么?
吴士存:从目前推进的速度和路径来看,陆上丝绸之路有六大经济走廊支持,很多项目都落地了,而南海则是两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为南海问题的存在,困扰了周边国家,也影响了有关周边国家与中国战略互信的提升,所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难度要相对大一些。
海上丝绸之路推进的突破口可以放在推动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上,以此把南海沿岸国的精力集中在搞经济合作、互联互通以及其他的海上合作上。因为南海争议短时间内解决不了,吵来吵去问题还是在那里。那么就要集中精力搞海上合作,这样最终提升互信,彼此通过经济合作获益,最终为南海问题创造一个友好、宽松、和谐的气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何在南海周边国家落地是一篇重要的文章,一旦一个个丝路项目落地,大家都能从中受益,南海问题就会慢慢淡化。中菲关系改善就是很好的例证,对中越、中马关系都会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最终使得各国接受现状,增强互信,建立起海上危机管控机制,相互照顾彼此利益,从而维护整个南海地区的长治久安。(赵觉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