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程38600海里,“向阳红01”船5月18日圆满完成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其中一二三五六航段为大洋46航次),顺利返回青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科考对中印度洋海盆区开展了深海稀土加密调查,同时在东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内初步选划出了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我国成为对印度洋、东南太平洋深海稀土调查研究程度最高的国家。
但我国深海稀土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石学法5月2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何时能将“深海富稀土沉积”变为“深海稀土资源”进行开发,现在还难以确定。
我国深海稀土调查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这次之所以能在东南太平洋发现大面积深海富稀土沉积,是因为有的放矢,前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国大洋协会是全面统筹组织我国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调查开发的专门机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其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就对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但当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潜在的矿产资源加以考虑。
2011年,中国大洋协会又在国内最早组织科学家开展了深海稀土研究,2012年正式立项开始世界大洋海底稀土资源潜力研究。科研人员在中印度洋、西太平洋、东北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初步圈划了4个富稀土成矿带,并对全球深海稀土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
几年来,中国大洋协会组织了多个搭载或专门调查航次,在2015年大洋34航次中,科研人员首次在中印度洋海盆发现了大面积的富稀土沉积。
“目前我国对深海稀土的调查研究与日本水平相当,就调查研究范围来说,日本主要是在其西太平洋专属经济区内,我国调查海域更广泛。”石学法说,经过7年调查研究,完全可以确认,在深海盆地中确实存在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潜在的稀土资源重稀土含量高,与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相当。
开发技术不难但受环境、市场制约
“从技术上说,目前开发深海富稀土沉积应该没有问题。”石学法说,我国和日本科学家的实验研究都表明,可直接用酸从这种沉积物中浸取获得混合稀土氧化物,浸取工艺比较简单。
但他认为,开发一种矿产资源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市场,是否能够盈利。
深海富稀土沉积物位于水深4000米以深的海底,目前开采成本很高,而且还要考虑开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水是相通的,不可能以属权区物理分割。”上述人士认为,即使是专属经济区的资源开采,其对毗邻区的影响也需要一定时期的观测数据才能判断。但从长期来看,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开发并非遥不可及。
作为陆地稀土资源大国,我国曾经一度以1/3的储量供应了90%以上的世界需求。
石学法说,针对深海稀土沉积物开展的科学研究、勘探开发、选冶技术研究等都还薄弱,许多工作还刚刚开始。他认为我国应及早考虑在深海稀土资源开发方面有所作为,鼓励更多投入、更多人参与这项事情。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