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依托“国字号”海洋创新平台 引领海洋创新走向深蓝

时间:2018-05-31浏览:384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海滨城市青岛依托国家深海基地、海洋国家实验室等“国字号”海洋创新平台,不断在海洋科研与创新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引领海洋创新走向深蓝。

在青岛鳌山湾国家深海基地潜水器试验水池车间内,“蛟龙号”静静地躺着。去年年底执行完科考任务后,“蛟龙号”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保养升级,为明年的2个科学应用航次积蓄能量。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说,“蛟龙号”将在2020年开启环球之旅。以“蛟龙号”、“发现号”为代表的一批深远海调查装备的投入使用,增加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话语权。他说:“因为有了高精尖的装备,就可以取得第一手数据。进入深海进行探测和开发,离不开这些尖端装备。”

与“蛟龙号”目前的“休养”状态不同,同样位于鳌山湾畔的国家海洋实验室超算中心内,全球海洋领域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正以2600万亿次/秒的速度一刻不停地运转着。在超算中心主任魏志强看来,超算中心通过仿真和计算,已成为海洋最聪明的“深蓝大脑”。他说,到2020年建成全球最快的下一代超级计算机,也就是海洋的人工智能系统,最终要建一个全球海洋系统模拟器,给人类开发海洋、进入海洋提供服务。

目前,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蓝色硅谷内,汇聚了海洋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深海钻探基地、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17家“国字号”涉蓝科研平台,同时也成为“雪龙号”“向阳红09”“蛟龙号”等国家级深远海大型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在未来几年,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将陆续下水,依托这些“海洋重器”,青岛正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表示,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规划建设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批“国字号”海洋创新平台。国家和省、市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达到1199家,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80万人。

文章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