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之专家观点

时间:2018-07-04浏览:413

文化如何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架下的实证研究

基于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维度理论,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框架下,建立了文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动态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继而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2000—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42个样本国家文化维度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入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证实了EKC假说,文化显著影响了收入—碳排放关系,若不考虑文化因素,会明显低估沿线国家的EKC曲线拐点;5个文化维度中,权力距离、个人主义、男性化和长期取向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负,使EKC曲线向下移动,而不确定性规避对碳排放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未来的碳减排合作政策和举措也应该将文化对地区和国家行为的多维度影响纳入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

作者:徐如浓,华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吴玉鸣,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国际商学院。

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展以来,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文章试图通过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数据,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总体上减少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碳排放,改善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从投资国、东道国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就促进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直接投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熊彬,陈英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农业部门碳排放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32个国家1995—2011年的数据研究

利用目前农业碳排放研究领域甚少使用的WIOD数据库数据,基于1995—2011年32个国家的农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引入ML方法和面板Probit模型,测度样本国家的农业部门的碳排放效率并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总体上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的碳排放效率多为无效率状态,这与以往学者的传统认知不尽一致,即发达国家并非学术界所认为的高效率;(2)市场规模、人力资本和机械化程度三个变量对样本国家的农业部门的碳排放效率带来显著的正面影响。

作者:王劼,朱朝枝  福建农林大学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江苏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改进的三阶段SBM-DEA模型分析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对2005—2015年江苏省12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苏省整体排放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苏州、无锡、盐城的排放效率相对有效,处于排放效率前沿,其他城市的排放效率均有待提高。江苏省区域间碳排放效率呈现“苏中>苏南>苏北”的格局,与传统经济格局存在差异。因此,为提高碳排放效率应着力改善外部环境因素,如政府干预程度、科技支撑强度、所有权结构等因素,并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减排政策。

作者:徐国泉,栾昊 苏州科技大学 商学院

生态效率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 基于世界500强企业碳排放数据

文章从生态效率基本理论分析入手,研究生态效率对市场价值的影响,提出生态效率对公司市场价值影响的假设,并以英国提供的CDP报告为基础,选取世界500强企业中能够在2009—2013年连续对CDP进行回复和披露数据的117家企业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其数据进行了分析。回归计算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研究假设得到了有效验证,即企业生态效率的高低对其下一期的市场价值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影响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启示。

作者:白世秀,王宇,张德刚  东北林业大学

文章来源:原文均刊于《生态经济》201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