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渔获量创新高 但浪费与过度捕捞成隐忧

时间:2018-07-17浏览:932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渔获量创下历史新高,但有1/3捕捞的鱼遭到浪费,同时过度捕捞仍普遍存在,鱼类供应能否持续成为全球渔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报告指出,要实现渔获产量的增长,需要在加强渔业管理,减少损失和浪费,解决诸如非法捕捞、水体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取得进展。

全球渔获量创新高 水产养殖成“主力”

根据这份最新发布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鱼类产量达到约1.71亿吨峰值。其中,水产养殖占总产量的47%,如扣除非食用(如生产鱼粉和鱼油)产量,则水产养殖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53%。相比较而言,捕捞渔业产量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相对稳定,水产养殖逐渐成为支撑人类鱼类消费的“主力”。报告同时预计到2030年,相较于目前水平,源于捕捞和水产养殖的鱼类总产量将增长近18%,达到2.01亿吨。

报告指出,全球鱼产量的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水产养殖业。然而,报告也警告说,水产养殖会对野生鱼类种群造成一定危害,因为其养殖饲料通常是由沙丁鱼和凤尾鱼等野生鱼类制成的,而这些鱼类只能通过海上捕捞获取,从而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渔获物浪费严重 过度捕捞普遍存在

该报告显示,全球35%的渔获遭到浪费。在这些损失中,约有1/4来自拖网渔船副渔获物或丢弃物。这些鱼因为太小或者属于不受欢迎的品种,最终被丢回大海。但大部分损失还是由于缺乏保鲜知识或储藏制冷设备而导致的浪费。

非营利组织Oceana欧洲区执行董事拉瑟说,对于渔获浪费现象,全球渔业都需要予以重视。“在这个依然遍布着饥荒的星球上浪费食物是令人发指的。”拉瑟说,“1/3的鱼都被浪费掉,这一事实应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安全的担忧,而且现在我们缺少相关行动。”

鱼类是全球数十亿人的重要食物来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全球鱼类消费量也与日俱增。

报告显示,自20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近20年,全球鱼类消费量明显增加。自1961年起,全球食用鱼类消费年均增速(3.2%)就一直快于人口平均增速(1.6%)。人均鱼类食品消费量由1961年的9公斤增至2015年的20.2公斤,年均增长约1.5%。2016年和2017年的初步测算结果表明,全球人均鱼类消费还在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20.3公斤和20.5公斤。

对此,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指出:“要达到粮农组织设立的让世界免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目标,渔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扶贫济困方面,渔业的贡献也与日俱增。”

然而,报告称,目前全球渔业共有6000万从业者和460万艘渔船,过度捕捞现象普遍存在。数据显示,过去40年,全球遭到过度捕捞的鱼类数量增加了两倍。特别是地中海、黑海和东南太平洋地区,近2/3的鱼类种群遭过度捕捞。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鱼类生存和分布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在热带水域,鱼类受气候变暖影响开始迁徙,而这些地区的国家往往特别依赖海产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主任贝瑞吉说:“海洋资源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需要各国政府作出更大的承诺,改善他们的渔业管理。”

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在行动

报告指出,联合国及相关国家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减少捕捞鱼类损失,推动鱼类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届缔约方会议发起的“因为海洋”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届缔约方会议所发起的“海洋行动日”,已被纳入缔约方会议正式日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届缔约方会议上,主持会议的斐济政府启动了“海洋途径伙伴关系”,支持将海洋问题纳入正式气候谈判。2017年,联合国大会在联合国海洋和海洋法问题第18次非正式协商进程中,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海洋影响的问题。

若泽表示,虽然目前全球渔业正面临着各种挑战,但近年来一些打击非法捕捞的行动已经初现成效,有望实现对鱼类资源的长期保护。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