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历经三阶段

时间:2018-07-21浏览:2152

美国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历经三阶段,实现军民资本与技术的双向渗透和扩散。美国军民产业的发展历程根据军民融合的程度,可用冷战作为分界线,划分为冷战前、冷战时期和冷战后三个阶段,依靠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迅速的高科技实力及军民技术的双向渗透和双向扩散,开辟出一条军民融合的途径。

冷战前: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军工主力,“军转民”成功消化战后产能

20世纪前至20世纪初,美国军工生产采用国有为主、民营配套的形式。美国在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和领土扩张时期建立了一批国有兵工厂,为部队提供武器装备。随后美国军工产业呈现“政府与私人协作”的混合体制,由民营企业提供基本的钢材、锻件等原材料产品,交由国有兵工厂制造火炮、军舰等核心武器系统,两者构成了武器系统集成商和分系统承包商的配套关系。从一开始,美国军工业就不排斥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的生产。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备内需和出口双增长。《租借法案》的签署使得美国承担起为盟军保障军用物资供应的任务,使得美国军备出口量大幅增长。二战期间,美国武器装备生产量占盟国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

民营企业渐成军工主力,“战时总动员”推动军工产业火力全开。20世纪初期,各军工巨头的前身相继成立。战时国有兵工厂产能无法满足军备需求的缺口,民营企业逐渐承担补足任务。尤其在二战时期,1941年末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推行“七天工作制”、“设立新厂和扩建老厂”、“把小厂转入战时生产”等政策,开启了美国战时总动员。美国持续的国防投入和军火出口,保证了军工产业的高额利润,许多军工巨头应势形成。根据美国国防部年度预算报告,1940年到1944年,政府国防合同总值达1750亿美元,由18539个公司获得,其中66%价值的合同被实力雄厚的100家大公司获得,49%价值的合同更是被前30名瓜分。

二战结束,部分产能转移,满足民用需求。1943年美国已开展早期经济调整计划,一批战时兵工厂重新开设民品生产线。战后,汽车、电器等消费品的需求逐步释放,军工企业开始转移部分产能以满足民用市场需求。美国国防开支占GDP比例从1944年超过40%下降到1947年的不足10%,军工产业成功融入民用市场。

冷战时期:军工产业疯狂成长,军民融合早期尝试

军备竞赛推动军工产业规模扩大、技术升级。1947年杜鲁门主义拉开冷战序幕,美国开启了长达40余年,耗资超13万亿美元的军备竞赛。美国持续增加国防开支,在1948年-1960年期间,美国军费预算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5%,是以10年为观察期的最快增速阶段。20世纪70年代,美国军工产业的主承包商和转包商数目高达13万家,而军工产业的核心从制造向研发转变,产业创新在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快速推进。

“军民分离”制度保障军工产业优先地位,军民用市场完全割裂。冷战时期,美国根据“先军后民、以军带民”的政策建立了“军民分离”的国防采办制度,针对国防采办和民用采办,分别颁布《武装部队采购条例》和《联邦采购条例》两套不同的法案,使得军工市场几乎完全独立于民用市场。国防采办程序严格繁琐,要求供应商配备国防专用生产设备,并随时待机以应突发需求。

“军民分离”造成资源浪费,高昂投入与较低的经济回报形成巨大反差。“军民分离”造成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资源布置重复,工业缺乏竞争力和活力。在此体制下,军工生产领域存在众多问题,政府在军工上的大投入,并未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国防研发费用占政府科研经费的70%,所创造的价值却仅占GDP的6%。

开启军民融合早期尝试。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曾动员数百名科学家研究军用技术转民用的问题。1974年,美国成立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组织,涵盖180多个大型研发实验室,同样尝试技术上的转移应用,但后来未能看到显著成果。1984年,政府将原《武装部队采购条例》和《联邦采购条例》合并为《联邦采办条例》,在采办制度上为军民融合 奠定基础。

冷战结束:军民融合正式开展,着手军民一体化建设

国防战略调整,军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冷战结束,美国国家战略转向经济建设,国防开支大幅削减,军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苏联的解体使得美国缺乏继续保持军备绝对领先的动力源泉,研发费用和时间成本高昂的先进国防项目对多数企业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军民融合正式提出,建立统一的国家工业基础。

•1994年: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在《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军民融合”:军民融合是将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技术与国家利益》的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军用和民用工业基础的融合问题,强调“必须形成一个同时满足军用和民用两方面需求的工业基础”。军民融合战略成为国家战略后,美国开始正式进入军民一体化建设。

走符合自身特色的军民融合之路,进入军民融合发展快车道。美国通过军方、军工部门和军工企业的调整改革,以及军政部门间和企业间的合作,开启军民用技术和资源双向转移之门,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2001年小布什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国防预算,并大力推行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为确保21世纪的绝对军事优势,美国强调要利用民用经济中发生的高新技术爆炸来实现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自此,美国军民融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文章来源:军民融合技术转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