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在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闭幕。会议期间,第五十一届东盟外长会、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相继举行。会议上各方达成诸多共识。
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规则
在8月2日举行的第五十一届东盟外长会开幕式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东盟经济共同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体之一,正致力于在2050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他说,当前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正面临压力,东盟国家需要坚定支持多边体制,并与理念相近的伙伴一道深化合作。
新加坡外长维文在开幕式上表示,面对全球地缘政治复杂变化、多边贸易体制遭受威胁等挑战,东盟将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地区架构,与域外伙伴通过东盟主导的机制保持合作。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双方关系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进入了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15年来,双方贸易额从15年前的552亿美元跃升到2017年的5148亿美元,增长近10倍。人员往来从387万人次增加到4900万人次。中国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向直接投资累计近2000亿美元。
维文认为,过去3年,东盟—中国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经济联系不断紧密。面对日益抬头的保护主义,双方将加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程,以此促进贸易自由化。双方还在反恐、互联互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科技、旅游等多领域开展了紧密合作。
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上,新加坡外长宣布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就“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达成一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陈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草案的达成是中国和东盟多年来就“南海行为准则”谈判的成果,有利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将促进东盟—中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并为地区安全局势不断缓和发挥重要作用。
为东盟—中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动能
中国—东盟外长会议上,双方已就“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达成共识,将在履行各自程序之后提交今年11月领导人会议发表。双方同意今年10月举行中国—东盟海上联合演习,并将以此次演习为起点,拓展中国和东盟的军事交流和安全合作。
同时,双方将继续深化智慧城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业态、新领域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创新合作更加深入发展。双方同意将明年确定为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扩大教育、旅游、青年等领域沟通与合作,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民心相通。中方将为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增加资金,并且在东盟秘书处设立专门基金管理团队,为双方务实合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东盟各国外长都表示,中国是东盟最实质有效的合作伙伴,“一带一路” 倡议为地区实现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期待双方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在经贸、创新、互联互通、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重申了将加强《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承诺,推进贸易、投资、旅游等领域合作,并展望了东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人文交流以增进互信与沟通。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东盟研究中心主任邓秀岷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东盟所有对话伙伴中,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独具活力与影响力,双方不仅在经济、人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在政治、安全等领域不断巩固互信。双方应以此为契机,不断夯实基础、扩展领域,为东盟—中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动能。
务实合作正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达成了三点重要共识:第一,应该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多边主义进程。第二,随着东盟共同体的建成,以及中日韩合作的恢复和发展,现在是时候积极推进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第三,考虑到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应加速RCEP谈判,希望能在今年底前达成,或取得实质性进展,这符合地区所有国家的利益,有助于促进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与会东盟国家外长均表示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老挝外长沙伦赛表示,老中是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老方愿同中方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互访期间达成的重要共识,积极推进老中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菲律宾外长卡耶塔诺表示,菲方赞赏和感谢中方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东盟—中国关系协调国,菲律宾将为促进东盟—中国合作作出积极努力。柬埔寨外长布拉索昆表示,柬方愿与中方密切沟通,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规则,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江雨表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地区,东盟与中国正在深化高层交往,加强战略互信,聚焦投资领域合作,同时在人文交流领域完善制度性安排。此次系列外长会议达成的诸多共识,说明了东盟—中国务实合作正不断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