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与规范的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的建议

时间:2018-09-20浏览:672

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是立足于中国实际而构建起来的对海洋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性认识。所谓中国实际,其内涵既包括千百年来胼手胝足的沿海先民在以海洋为生产和生活舞台而凝结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包孕着人们在与海洋长期的持久互动中而产生的观念、思想、认识等精神活动的升华。因此,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构建的目标,即在于必须以此为基础,通过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工作来发掘中国海洋文化内在的规律性。这是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也是新时期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要求和根本需要。

一、当前学术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国学术界在海洋文化学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为新时期的学术探索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毋庸讳言的是,围绕中国海洋文化所展开的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有关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形。

一是研究基础薄弱,重视程度不够。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需要积淀丰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作为支撑,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有通过探索能够取得若干领域的研究成果,但最终也会陷入后劲乏力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因此,任何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都需要进行长时间大量的基础性研究,真正厘清该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各分支体系的内在关系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和升华,最终形成指导该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指南和理论指引。从研究起点上来看,中国海洋文化的专业研究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中国被认为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陆上大国,加之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观念的影响,公众对海洋的认知水平与世界海上强国相比较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在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中,强势的陆地文化始终有着难以撼动的主导地位,海洋文化则成为中国文化的点缀和补充。与此相应,反映在学术研究层面,对于海洋文化的探索被边缘化的趋势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在这一领域内开展基础性研究的主动性。正因为如此,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相比,对于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无论是成果数量的积累,还是质量的根本性突破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尚未形成学术体系。学术研究自有其内在的传承性和发展规律,而学术体系则是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内在逻辑和科学规范的理论整体。一般而言,某一领域学术体系的形成需要有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必要的学术基础来共同支撑,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理论准备的学术体系注定是零散、无绪和盲目的。而没有必要的学术基础的话,学术体系的构建也必然是空中楼阁、缺乏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中国海洋文化研究领域当前尚缺乏学科建设的理论进行指引,多专注于具体领域的研究与探索,理论创新推进较为迟缓,既有的理论不能适应研究形势的新发展;  在基础研究方面,整体规划的科学性不够,研究出现碎片化、单一化和重复化, 而且各相关领域和专题研究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  中国海洋文化学术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不明确,学术界线尚不清晰。学术研究受西方话语体系的影响较大,失去了中国实际这个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根基,导致了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基础的相对薄弱。

三是研究力量分散,没有形成集团优势。学术研究实践证明,合理高效的学术团队是保障研究不断向前推进的关键性因素。单兵作战式的研究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和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象牙塔式的研究最终会使研究失去学术应有的生命力,从而走向故步自封的境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政治、经济、文化和制度等诸多方面的融合,已经超越了国界和地理上的限隔,昔日相互隔离的世界,已经越来越凝结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时代的变革同样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舞台,当然也面临着难以预见的若干挑战。因此,学术研究的整合和优化已是势在必行。目前中国大陆专门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科研机构数量不多,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而且在这些数量颇少的学术研究机构中,专门从事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人员则更是屈指可数。所以,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学术研究团队的形成仍然有非常漫长的道路要走。同时,由于研究力量的分散性和缺少更高层次的主导机构,导致了学术交流和沟通的渠道还存在相当大的障碍,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创造力缔造了灿烂的海洋文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我们的认知远远不够、研究远远不够。这一现状与中国海洋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与国家海洋发展的现实需求不相称。因此,中国海洋文化的学术研究亟待加强。

二、构建科学与规范的理论体系的建议

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构建科学、规范的理论体系,对于深化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保障海洋文化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坚持理论创新,推进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要想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立于世界之林,那么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是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的生命,没有创新,理论研究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创新的基点在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这种创新是对过去理论的总结、完善和升华。随着人们认识事物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理论也必然要得到不断的修正和突破。如果没有理论的不断创新,研究活动将会失去科学的引领而陷入斑驳、无绪的乱象中。因此,在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不但要充分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深化,创建立足于中国海洋文化实际的科学理论。这样的理论创新将有力地将研究活动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和更深入的层面推进。

第二,坚持体系创新,努力打造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当前,西方话语体系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仍有一定的市场,部分研究逐渐偏离了中国优秀学术传统的轨道,而成为西方某些理论的传播者。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目前国家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不利的。就中国海洋文化理论而言,由于研究的起步较晚,研究对象的内涵以及学术规范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在当今世界诸多海洋文化话语体系正在重新生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理所应当地构建适应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理论话语体系,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海洋文化的 “故事”。因此,我们应该在立足于中国海洋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遵循学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廓清海洋文化的内涵、探索海洋文化研究的结构框架、锻造海洋文化研究的学术范式,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理论体系。

第三,坚持多学科应用原则,丰富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内涵。海洋文化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研究领域,涉及海洋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边疆学、生物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学科门类。每一个学科门类各有其侧重点、各有其研究专长、各有其研究的学科旨向,但毋庸讳言的是,任何一个专门学科的研究,都无法完全涵盖海洋文化这一包罗万象的研究对象。因此,注重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研究的全面推进,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组合运用,必然会丰富海洋文化的研究内容并开阔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从而避免研究中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现象。

第四,坚持机制创新,开创海洋文化研究新局面。长期以来,学术力量孤立分散化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海洋文化研究的繁荣发展。因此,组建更多的专业学术机构、组建更多的专业性学术团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多渠道、跨领域、宽层面的力量整合,探索并形成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科学机制,在机制保障下,产出一批高质量理论成果,培养一支高水平科研队伍,从而打开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新局面。

文章来源:节选自《关于中国海洋文化的理论思考》一文,原刊于《思想战线》2016年第6期

作者:李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上丝路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