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对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震、地质、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今年台风登陆个数多,影响深入内陆,与去年同期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1倍左右。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台风明显偏多偏重,记者就此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专业人士。
前三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共有10个台风登陆,较常年同期(6个)偏多4个,多个台风先后深入内陆,特别是台风“温比亚”给安徽、江苏、山东等8个省份带来严重影响,山东寿光等地灾害损失尤为严重。台风“山竹”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给广东、广西等省(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前三季度台风灾害共造成全国3254.6万人次受灾,80人死亡,3人失踪,364.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6万间房屋倒塌,4.4万间房屋严重损坏,16.2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743.3千公顷,其中绝收357.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92.1亿元。总的来看,台风灾情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偏重,其中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1倍左右。
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沿海共发生台风风暴潮过程12次,温带风暴潮过程4次;我国近海共有35次灾害性海浪过程。
预报中心气象室中长期组预报员黄焕卿介绍,截至2018年10月23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26个台风活动,其中有8个台风进入南海,10个台风进入东海。今年影响我国近海的台风灾害明显偏多。
黄焕卿认为今年台风灾害偏重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
一是今年夏季赤道中太平洋热带海洋表面维持偏暖状态,有利于热带对流云团的发展,加之西南季风阶段性持续偏强,热带辐合带活跃,致使台风生成个数较多,生成时段相对集中。
二是今年6月~9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北,其中7月底至8月初,副高西段脊线位置达到了北纬40度附近,较常年同期偏北10个纬度。台风受副高南侧气流的引导而向西北方向移动。在副高异常偏北的情况下,台风路径多北上,影响东海的台风个数偏多。
三是今天夏秋季,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多西风槽活动,冷空气较频繁,使得西北太平洋副高多呈现主体位置偏东的特点,致使台风路径多偏东。
每年9月、10月是台风多发期,11月份以后台风减少。黄焕卿解释说,从今年前期海洋大气环流形势看,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环境场不利于台风的生成。预计11月~12月将有1个~2个台风生成,数量偏少。该时段内的台风为远海转向或路径偏南,均对我国近海无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