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拟表彰百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多位海洋人入选

时间:2018-11-28浏览:621

01王书茂

王书茂,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2月出生,海南琼海人,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投身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中敢于斗争,充分发挥了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带领群众造大船、闯远海致富,成为潭门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典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书茂是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一名“老船长”。18岁就跟随父辈出南海、到四沙。曾支援过南沙海域赤瓜、东门、南熏、华阳等7个岛礁建设的他,如今每年有一半时间都在海上度过,剩下半年,他在村里承包鱼塘,带领群众一同致富。每当提起王书茂的名字,潭门村的老老少少总会竖起拇指连连称赞。

随着南海渔业资源的减少和国家对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视,部分渔民面临着转产转业的新选择。“以前渔船小,捕捞的工具也没有现在先进,出海一趟收获不错。现在船大了、船多了,竞争也激烈,这几年出海的效益也在下降。”数十年的渔业生涯,“老船长”对情况了如指掌,心里有一本透亮的账。

王书茂发现不少外地游客经常租渔船在近海观光或开展海上垂钓活动,2017年11月,海南首个休闲渔业试点项目也落地潭门。2018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王书茂说,我国很多沿海地区的渔民都面临着跟潭门一样的转产转业难题,国家提倡发展休闲渔业是个好办法,他要把传统渔业文化打造成旅游项目,让渔民吃上“旅游饭”。

02叶聪

  叶聪,男,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11月出生,湖北黄陂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702研究所副所长、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他长期从事载人潜水器的研究、设计和研发工作,通过不懈努力,终将蛟龙号从图纸变为现实。出于对载人深潜事业的热爱,主动肩负起试航员的重担,作为主驾驶员参与蛟龙号深潜作业共计50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载人深潜事业的代表人物,他是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荣获“载人深潜英雄”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1997年,18岁的叶聪考上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专业,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叶聪是幸运的,2001年他大学毕业就到了船舶理论研究与应用实力很强的中国船舶重工第702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始了“亲密接触”。

2003年,他被任命为蛟龙号总布置主任设计师。从那一天起,他几乎与蛟龙号设计图纸形影不离。从最初的草图到完工图,几年下来,叶聪前前后后修改了几百遍。正是凭着这样的努力和执著,在没有母型船提供参考借鉴的环境中,叶聪和他的团队硬是完成了蛟龙号的设计任务。

时至今日,叶聪作为主驾驶员参与蛟龙号深潜作业共计50次,分别驾驶蛟龙号成功冲击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深海,将中国人的足迹带到了海底深部。

2016年,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正式立项,37岁的叶聪正式挂帅总设计师。未来他还有个小目标,2020年项目完成时,叶聪希望搭乘自己设计的潜水器,造访万米深渊。

03包起帆

包起帆,男,汉族,中共党员,1951年2月出生,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原技术中心主任。他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工人的缩影。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了港口装卸机械化,被誉为“抓斗大王”。参与开辟了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参与建设了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推进了我国首套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领衔制定了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40年来带领团队技术创新,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巴黎、日内瓦等国际发明展金奖36项。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从工人发明家“抓斗大王”到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的编制者,包起帆立足岗位,勇于创新,从一名码头工人走上了世界工程技术的最高领奖台,让世界对中国创造竖起大拇指。

1981年10月,中国港口史上第一只用来卸大船的木材抓斗诞生。包起帆发明的“双索门机抓斗”,用两根起重索使抓斗顺利地打开和闭合,实现了人木分离的目标,木材装卸工的安全也有保障了。包起帆也因此成为闻名遐迩的“抓斗大王”。

2006年5月,包起帆的发明项目在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一举获得4项金奖,成为该展会举办105年来一次获得金奖最多的人。

有了技术创新还不够,掌控了标准,才能掌握行业话语权。2009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投票表决,正式任命由包起帆负责领导由9个国家专家组成的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2010年7月1日作为国际可公开提供的规范已经在日内瓦总部由ISO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物流和物联网领域在获准制定国际标准方面担纲主角。

进入新世纪,码头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成为趋势。为了适应港口发展的需要,包起帆带领研发团队实现了港口从传统装卸功能向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转型,并由此获得了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颁发的2009年“阿西布·萨巴格优秀工程建设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专家。  

04许立荣

许立荣,男,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7月出生,江苏盐城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他在担任上海航运交易所首任总裁期间,打造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水运交易市场,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航运交易窗口。2016年成功领导全球最大航运企业改革重组,直接策划指挥了中远集装箱货运体制改革,引领中国集装箱运输事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外贸运输改革,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桥梁。积极落实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任务,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码头产业国际化经营,着力打造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海洋运输通道和物流通道,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6年初春,一家资产超过6100亿元的航运巨无霸拔锚起航。当年2月18日,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操盘这一中国航运界划时代“联姻”的关键人物,是中远海运首任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

这一年,中远海运的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为“6+1”产业集群,同时开展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联网+相关业务,打造了“航运+金融”的业务发展模式,逐步构造起布局合理、配置高效的产业格局。在国际航运市场长期低迷的形势下,中远海运实现利润160亿元,超额完成预期目标。2017年1月~4月,集团利润同比增长17.74%,航运主业扭亏为盈。

他还带领中远海运在“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市场进行重大战略投资。目前,中远海运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舶运输集装箱主要航线达近百条,投资经营的集装箱码头共50个,其中海外码头11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已覆盖新加坡、比利时、荷兰、德国、希腊等国家。

至此,中远海运成功“逆袭”,浴火重生。许立荣,成为引领这艘中国航运巨轮破浪前行的“掌舵人”,并荣获“2016年度海洋人物”称号。

05戴明盟

戴明盟,男,汉族,中共党员,1971年8月出生,重庆江津人,中国人民解放军92853部队部队长,海军特级飞行员。他忠诚于党、矢志强军,被遴选为首批舰载战斗机试飞员以来,不断挑战自我,带头试飞高难课目和风险项目,第一个驾机在辽宁舰成功着舰和起飞,第一个取得航母资质认证。带领团队探索实现了舰载战斗机由试飞试验向战训值班转变,培养了一支精干专业的舰载战斗机飞行指挥员和教官队伍,推动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能够独立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少数国家之一,为我国航母战斗力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荣获 “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戴明盟曾荣获“2015年度海洋人物”称号,被誉为中国“飞鲨”第一人。

“飞鲨”是歼-15舰载战斗机的绰号,也是中国军机第一次喷绘上与之同名的动物图案:双垂尾翼上,飞鲨身形矫健,牙齿锋利,目光凶悍,让人不寒而栗……

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第一个驾驶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实施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舰载战斗机海上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的核心关键技术。

戴明盟驾驶战斗机从辽宁舰起飞。

他还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领域: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为海军腾飞“插上翅膀”。

2014年年底,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完成舰上起降并通过航母资质认证,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国家。

如今,新一批飞行员即将上舰飞行,后续飞行员的梯次培养训练正有序推进,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队伍也将逐渐壮大。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