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斗深渊:绝佳的科研空间

时间:2018-11-26浏览:1160

正在执行中国大洋第37航次的“向阳红09”船即将到达位于西太平洋上的作业区。本航次为首次深渊科考航次,科学家将依托蛟龙号大深度下潜优势,在全球深渊的代表性区域雅浦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一展身手,以获得海斗深渊探测的第一手资料。

深邃的大洋一直是人类梦想探寻的秘境,但海斗深渊至今仍是人类很少触及和知之甚少的蓝色空间,吸引着各国科学家不遗余力地探索。

海斗深渊又名“超深渊”或“海沟”,是指分布在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地带上水深6000米~11000米左右的深海,代表了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区域。据统计,全球共有37条超过6000米的海斗深渊,所涉海域接近我国的陆地面积。这些海斗深渊5个分布在大西洋,4个分布在印度洋,28个分布在太平洋。这些区域具有超高的静水压力、特殊的海底地形和活跃的地质构造活动。

全新的科学研究

对海斗深渊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地学家,其极为独特的环境和地质现象还吸引了生物学家、环境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以及气候学家的关注。

对于研究地震学的科学家而言,海斗深渊毫无疑问是一个绝佳的研究对象,因为全球80%的地震都集中在海斗深渊以及附近岛屿。通过使用安放于深渊底部的海底地震仪,地震学家就能轻易捕捉和记录大量的天然地震波信息,而这些珍贵数据对研究海底地震诱发机制及解析海底深部地质构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斗深渊里栖息着大量的奇异的底栖生物,它们依靠上层海洋沉降的有机质或与深部地球化学过程相关的化能合成作用维持生命。这一发现,完全颠覆了生物学家最初对海斗深渊的认识。目前,科学界对于这些底栖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机制还缺乏了解。

不仅如此,对海斗深渊中微生物的研究也提醒了人们,在地球生命演化的初期,很可能存在着有别于嗜热起源方式的其他生命起源途径。这些微生物同样表现出极强的喜好压力的习性,对海斗深渊嗜压微生物的研究,促成了高压微生物学的形成。

深度带来多重挑战

长期以来,科学界对海斗深渊生命、环境和地质过程的了解十分有限,因为探索海底世界并非易事。

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水中物体所承受的海水压力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如果是在10000米的海底,所要承受的压力将达到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每一个手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就得承受约1吨的重量。以今天的技术条件,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部分的科学考察设备。因此,海斗深渊中无处不在的巨大深水压力,是阻止人类探索这些地球上最深海域的最大障碍。

与此同时,支撑海斗深渊科学研究的探测装备技术也正成为国际海洋科技竞争的焦点。这些海斗深渊探测装备技术包括着陆器技术、传感器技术、特种材料技术、水下遥控机器人技术、载人潜水器技术等,涉及材料、能源、导航、控制、自动化、运载、作业等多个深海高技术领域,未来深海工程技术还将面临重大挑战。

参与竞争任重道远

拥有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和具备强大的深海作业能力,是一个国家深海技术竞争力的体现。目前,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拥有数艘6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除了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驾驶的“深海挑战者”号万米潜水器,国际上还有3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正在进入最后的研制阶段,并计划未来3年~5年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万米深度的下潜试验。

2012624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海洋科研项目还局限在小于5000米水深的海域。探索海斗深渊急需科技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我们期待着,跻身世界海洋强国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