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是山东半岛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对应2.6万平方公里海域,拥有1038公里海岸岛岸线、230个近岸岛屿、500多种海洋生物。面对得天独厚的发展海洋经济优势和基础,烟台正在精心谋划深度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深入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试水趟新路。
建设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海洋牧场发展模式全国推广
2018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实现3814.1亿元,增长11.8%,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241.1亿元,增长11.5%。海洋渔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23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1处、占全国的1/8,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00万亩。2018年10月,全国首次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在烟台召开,烟台创造的“海工+牧场”“陆海接力”“大渔带小渔”等海洋牧场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
海洋牧场是近海养殖向深远海养殖、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烟台积极推广“海工+牧场”联动模式,大力发展多功能管理平台和深远海智能网箱,提高牧场装备化水平;推广“陆海接力”兼容模式,推进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与深水网箱融合发展,做到全时空水产养殖;推广“大渔带小渔”共享模式,让更多渔户加入合作社,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目前,烟台已创建了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23处。2019年,将分别在烟台四十里湾、长岛庙岛群岛、莱州湾东部、烟台南部等海域集中推进10个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争取5个年内投入运营,努力打造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城市,为全省、全国海洋牧场建设趟出路子、提供示范。
建设海工装备制造之城 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2018年,烟台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86亿元。拥有中集来福士、杰瑞、京鲁船业等规模以上海工装备企业27家,海工装备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到60%,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八成在烟台制造;与招商局和中集集团等合作,加快推进中国海工北方中心项目。
海工装备是烟台发展海洋经济的最大优势。烟台将依托中集来福士等重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深远海渔业装备、海洋高端旅游装备制造,形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探索建立海洋经济研究院,积极开展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强壮大海洋产业发展新动能。
建设海洋旅游品牌之城 旅游新地标擦亮城市新名片
2018年,烟台与招商蛇口合作的烟台海上世界和邮轮母港项目、与无锡灵山文旅集团合作的烟台古城文旅项目开始启动,成功举办首届世界老年旅游大会,烟台成为永久会址。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000万人次,其中邮轮游船游客1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突破1000亿元。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滨海旅游是烟台亟需擦亮的城市名片和“金字招牌”。烟台将精心打造滨海一线精品旅游带和中心区都市休闲核、蓬长生态文化旅游核,建设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特别是发挥好烟台港作为邮轮始发港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海上世界和邮轮母港建设,打造集“船港城游购娱”于一体的高端商旅综合体;加快以朝阳所城和崆峒岛、芝罘岛为主体的烟台古城建设,打造中心城区文化旅游新地标,2019年旅游消费总额预计突破1200亿元。
建设海洋环境优美之城 海洋生态与经济发展相融共生
经略海洋,环保先行。截止到2018年,全市受损海岸线200公里,已整治修复140公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到90%以上。特别是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试区建设中,102项重点工作全面展开,多年不见的刀鱼群、黄鱼群和鹰、隼、鹞等猛禽重新回来了,还出现了白江豚群,海洋环保正产生巨大积极效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烟台将大力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实现海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加快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全力抓好15项精品工程,做好岛屿绿化、岸滩修复、退养还滩等工作,争创全国首个海洋类国家公园;积极参与环渤海生态治理攻坚战,解决好非法排污、用海、占用海岸线等问题,实现海洋生态与经济发展相融共生。
与优越的海洋资源相比,烟台海洋经济存在比重不大、结构待优化;与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相比,烟台海洋科研实力不足、人才支撑仍有待加强。正因如此,充满活力的烟台海洋经济创新无处不在,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例,2018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32亿元、增长23%。东诚、绿叶、荣昌等企业集聚发展,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药用海参胶囊等产品实现产业化;东方海洋投资19亿元建设精准医疗科技园。
下一步,烟台将充分利用烟台海洋面积大、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培植壮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海洋经济强、海洋环境美、海洋管理优为目标,集中实施海工装备、海洋交通、海洋文旅、现代渔业、海洋生物、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六个突破”。
文章来源:中国·青岛蓝色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