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主流文化

时间:2019-11-04浏览:573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多维度发力,而牢固树立生态价值理念,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主席李青松对这场座谈会期待已久:今天的座谈会开得及时,释放出一个重大信号,那就是生态环境部如此重视生态文化建设,把它纳入到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系中,我觉得这样的做法非常好。

热烈的氛围中,与会者畅谈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道出讲好生态故事的热切期盼,表达传播绿色价值的坚定决心,更为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有传承有借鉴,建设繁荣生态文化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式确立。大江南北、社会各界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热潮,文艺界、学界也不例外。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将会是思想史上一个空前伟大的事件。清华大学教授卢风感言,从文明意识上来讲,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种空前的革命,这让我们真正意识到文明、文化怎样才能可持续。

卢风的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

在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中,生态文化摆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下,它更是被赋予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它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呈现。


身处新时代,该如何为生态文化的繁荣添砖加瓦?

  

大家纷纷提出,在宣传上要有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归。山东理工大学教授陈红兵从传统生态民俗谈起,强调其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在于民俗是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并对自然万物心存敬畏和感恩。

陈红兵呼吁更多艺术家、作家要有意识地创作生态民间文学,除了继承吸纳这些传统的民间智慧之外,还要研究如何把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与传统民俗相结合,通过民俗的形式,去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李青松更是直言文化拥有的巨大力量。他举例18世纪作家缪尔推动美国国家公园建设的行动指出,对于世界自然生态的保护运动,文学艺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设生态文化,还应进一步加强与文学艺术界的联系,运用文化的手段,传播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普及生态环境科学知识。

  

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是作家、学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期许。


有产品有抓手,宣传推广深入人心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词作家车行,对于临时有事没能参加此次座谈会而深感遗憾。

车行与生态环保关联在一起,源于他作词、王咏梅作曲的《让中国更美丽》。作为首个环境日主题曲,如今它正传唱祖国每一个角落,悠扬婉转的歌声回荡在绿水青山间。

真的没想到,这首歌如此火爆。作为词作者,车行当初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歌曲的创作,他期盼着,能通过歌曲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向人们描绘出冬有雪花、春有草绿、鸟有林海、山有泉水的诗意美景,传递出一种正能量、主旋律  

正如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作家叶梅在座谈会上所言,生态文化的构建是需要手段的,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领域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离不开好的产品

座谈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同样建言,传播生态文化,要有好的抓手,而这个抓手,就应该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宣传产品。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倡导绿色价值观念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文化建设工作,策划、制作和推广类型丰富的宣传产品。如推广《让中国更美丽》环境日主题歌曲,并在全社会大规模组织传唱;开展美丽中国环保主题公益广告征集暨展播活动、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品征集活动,组织作家深入环保一线采风,组织开展生态环保主题摄影、书法、绘画大赛,努力繁荣生态文化作品创作。

这些宣传产品,广泛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增强了全社会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信心和动力。

好作品自己会说话,一首主题曲,在2019年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征集到了400余个演唱作品。在生态环境系统,各地生态环保人的传唱饱含深情,江西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的江剑平说:大家唱得投入,通过一首歌,凝聚力量,鼓舞士气。

沉醉在歌声里的不止生态环保人,文化的渗透最终会演变为一种行为的自觉。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如今输入让中国更美丽,已有1300余个作品,它们更多是自发拍摄的视频作品,甚至有广场舞版和幼儿园孩童自娱自乐的演唱。

要引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进不同类型、以人民群众需要的方式去进行传播。生态环境部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建言,不仅润物细无声要有具体的载体,还要注重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力量,特别是NGO的力量、新媒体的力量,把生态文化建设推向生活方式的转型,通过生活方式转型倒逼生产方式转型,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绿色化。

总之,要提高宣传的效率,直击人们的心灵深处。吴舜泽如是说。

  

有品牌有途径,引导公众知行合一

  

作为一个时代的写作者,在作家叶梅看来,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每一个部署都应该进一步明确目标,且更加具备操作性

从意识到行为,从素养到行动,宣教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文化活动品牌,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借助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大纪念日契机,生态环境部积极组织开展宣传和文化体验活动,弘扬生态道德,促进公众参与。面向企业、社区、农村、学校、家庭等领域,征集评选十佳公众参与案例,推选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深入推进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公众知行合一,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环境日为例,几年间,其活动规格更高、宣传规模更大、参与人群更多,社会各界参与相关活动的热情高涨。在2019年,以全球主场活动为契机,通过联合国环境署的影响力和传播渠道,将我国的行动和成就向国际社会进行展示。特别是确定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世界环境日主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民行动观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大战略部署,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到世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美丽中国,我们的宣传方式还要多样化。吴舜泽在发言中提到,比如环保设施对公众开放这种形式就开了个好头,敞开大门做工作,公众可以走进环保、了解环保,进而践行环保。 

文化工作涉及面广、领域众多,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共同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作家叶梅说:我觉得所谓的倡导和推进,不仅是生态环境部一个部门的事,它应该是公民行动,是联合行动,更是全面行动。在今天,中国的环境保护应该成为一种公民意识和道德准则。

今后,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开展生态文学、摄影、书法、绘画等作品征集活动,引导文化作品创作方向;推动生态环境主题微电影、微视频等网络文化创作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宣传作品创作的支持力度,推出一批反映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生态价值理念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