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蔚蓝之境》导演组谈拍摄背后的故事
最近,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蔚蓝之境》低调走红,凭借精良的制作水准和精美的画面构图,在评分网站豆瓣上获得了9.3分的高分。这部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自然资源部历时4年联合出品,是中国的纪录片团队第一次以自然纪录片的方式,全面、系统地拍摄中国近海的故事。镜头从极寒的渤海湾到四季分明的黄海、东海,再到长夏无冬的南海腹地,从碱蓬湿地、红树林到珊瑚礁、海草床,从水鸟群居的缤纷海岸到生灵繁盛的神秘海底,记录下亿万年来一直上演着的惊心动魄的生命故事。
近日,《蔚蓝之境》导演组向本报记者讲述了拍摄背后的故事。
“随手一截都是一张壁纸”
蔚蓝无垠的大海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众多生灵赖以生存的家园:出生在浮冰上的斑海豹宝宝必须尽快成长以应对寒冰消融,在冰块上打滚爬行、下水学游泳的可爱模样特别治愈;一枚雌法螺产下500枚卵囊、200万颗卵,在4K超高清技术拍摄下,每一颗都清晰可见;迁徙的抹香鲸群在茫茫大海中穿梭,喷出的水柱在阳光下折射成彩虹……在摄制组的镜头之下,这些画面几乎每一帧都美得令人窒息。很多网友评价说:“随手一截都是一张壁纸。”
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总导演李勇花了很大的工夫。先写了大半年的脚本,接着又联系专家实地调研花去了大半年,拍摄了一年多,剪辑一年多,4年的精心雕琢和专业团队的协作也保证了该片的水准。
在《蔚蓝之境》每集的片尾都有一些简短的幕后拍摄花絮,为了能够拍摄到那些令人惊叹的画面,数千人参与其中,他们真诚地将自己对这片蔚蓝海洋的情感赋予其中,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振,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生命的礼赞之情!
大自然不需要剧本
很多导演都说,动物是最难拍的,因为没有办法让它们表演,而野生动物的拍摄难度还要更大一点。第六集《生存的挑战》的导演张晗就说:“我们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动物,太难找到了!”为了拍海龟的故事,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选定了成功概率更高的地点,连续10个晚上守候在那里,只有第一天成功拍到了小海龟的画面。
第一集《季节的轮回》的导演唐欣荣特别想拍摄斑海豹在冰上生活的景象。前期调研时一无所获,实拍到底能不能成功拍到,导演团队面临巨大的压力。为此,唐欣荣提前赶到辽宁过年,大年初二就出海拍摄。接连3天在海面上转悠,不仅拍到了小斑海豹的画面,还拍到了更生动有趣的故事。
在拍摄前,导演组就确立了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每集通过几个海洋生命的小故事来展示自然之美。但在实际拍摄中,每个导演都感叹:真实的动物并不需要剧本,自然界每天都在上演着觅食、猎杀、求偶、繁育、栖息、洄游等等行为,生命为了生存繁衍而进行的合作、竞争、拼搏一点也不比人类少。
守护美丽而脆弱的海洋
《蔚蓝之境》也是李勇第一次执拍自然类的纪录片。为了能够更全面地展示国内海域的斑斓壮阔,团队拍摄了约120个物种,其中涵盖鱼类、鲸豚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等,既有庞大的巨型鲸鱼,也有微小的珊瑚卵团和浮游生物,以及随波逐流的海月水母和环绕地球旅行的鸟类飞行冠军,等等。
对参与纪录片拍摄的人来说,拍摄过程既焦虑又艰辛,但他们同时也为拍摄到的每一个画面所震撼。张晗说:“自然界这些生命展现出的顽强力量,我特别想拍下来,以后有机会给我的孩子看。”而唐欣荣则一直致力于拍摄自然纪录片,能参加《蔚蓝之境》的拍摄他感到非常荣幸,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自然纪录片的拍摄中去。李勇也说:“拍摄海洋也让我们更加了解海洋,珍惜海洋。我们用镜头向观众展现海洋的美丽,也希望能够激发人们重视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海洋也是很脆弱的,不要去伤害、掠夺、过度开发它。”
《蔚蓝之境》播出后受到了许多网友的赞扬:“不输BBC的纪录片”“巅峰神作”。对此,导演团队既有努力得到认可的欣慰,也有清醒的认识。李勇说:“事实上,我们和国外一些自然类纪录片拍摄团队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我们现在还处于学习和追赶的阶段,以后有机会还会持续不断地努力。”
看完该片,一名网友写下了这样一句观后感:“没有种子一破土就会是参天大树,重要的是它们在成长,希望随着《蔚蓝之境》的走红,未来中国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自然纪录片。”
文章来源:原刊于《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