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〇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侧记

时间:2020-10-22浏览:505

10月15日上午,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金秋时节,海风送爽。海博会各大展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参展商和观众络绎不绝。不仅是嘉宾和专业客商,普通观众的参与热情同样“点燃”了大会气氛。展示、对接、科普、参观……犹如一个个华彩乐章,在海博会奏响了“蓝色狂想曲”。

本届海博会以“开放合作、共赢共享”为主题,以更高标准、更大规模推出展会、论坛和配套活动,全新打造集技术交流、产品展示、成果交易、高端论坛、招商引资于一体的海洋经济国家级展会,助推全球企业融入蓝色经济。同时,海博会作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大项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平台作用。

企业云集 亮出“王牌产品”

海博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海洋经济展会,也是对外展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世界沿海国家开放合作、共赢共享的重要平台,推进海洋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功能平台,促进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的高端经贸平台。

2020海博会展览面积为6万平方米,较2019年增加了63%,搭建船舶及港口航运、海洋资源开发、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态环保和安全、海洋生物医药六大板块。招商局集团、中海油、中交、中船、中广核、中集、中电科、华为海洋、中兴通讯、云洲智能、中车等608家国内重点海洋经济龙头企业,以及西门子、ABB、埃克森美孚、康士伯、克拉尔、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等60余家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携领先产品、解决方案及技术需求亮相,以浓郁的开放合作、共赢共享、创新引领、陆海统筹、品牌影响力,开启了一场国际海洋盛宴。

青岛恒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在3S(GIS、GPS、RS)、大数据、通信融合方面有深厚的技术沉淀。今年是该公司第一次参展。恒天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翟梓钧介绍,公司特意申请了360平方米的大展台,全方位展示其技术优势。

“过去我们的主要市场在北方,期望参加此次展会能够推动南方市场的开拓。”翟梓钧说,“参展海博会,我们感受到了深圳发展海洋产业的优势,特别是国家对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利好政策,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参展第一天,恒天翼就受到了广东省江门市海洋主管部门的关注,并透露出了合作意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我们将凭借自己的硬实力,在这里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翟梓钧说。

中天科技海洋产业集团已经是第四次参加海博会了,此次也带来了自己的“王牌产品”。中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谢书鸿向记者重点介绍了该公司研发的金属系列水密电连接器:“别看这种水密电连接器很小,却很重要,一年产值可达2亿~3亿元。我们研发的水密电连接器产品,可以满足各种深海电信号及电能传输需求,目前已经突破了4500米水深,正朝着万米水深的目标突破。”

寓教于乐 增强海洋意识

10月16日上午,海博会现场迎来了一批小观众,他们是来自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滨海学校的35名中学生。

这所学校距离大海只有200米左右,海洋教学特色突出。该校大队辅导员黄玲玲告诉记者:“平时,学校老师会带着学生做一些与海洋相关的探究性小课题,学生们也经常参与海洋生态保护主题的志愿活动。得知海博会召开后,学校组织了各班优秀少先队员和团员参展,希望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海洋的认知。”

宏伟壮观的“辽宁舰”、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灵活智能的水下机器人……海洋重器和高精尖设备无不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小朋友们不时向讲解员抛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

学生刘宇涵说:“此次参展,加深了我们对国家海洋建设的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辽宁舰’。”

学生张芮宁则对海洋环境保护格外关注:“我以后想发明一种机器,可以自动清理海洋垃圾,这样环保工人就不必用渔网打捞海上垃圾了。”

10月16日上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展台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该中心工程管理处工作人员王希向记者介绍:“我们此次推出了增强现实(AR)技术互动展示平台,观众通过操作手机,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火箭发射时的立体场景,以及海洋一号C/D卫星和海洋二号A/B卫星的立体模型。只要在屏幕上拖动卫星的模型,就可以360度查看卫星的外观和载荷情况。”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建强在现场介绍,目前我国在轨的海洋卫星包括海洋一号C/D卫星、海洋二号B/C卫星、中法海洋卫星、高分三号卫星。近年来,我国海洋卫星在台风、海冰、溢油、赤潮、绿潮等海洋灾害监测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这些模型、图片、视频和AR技术的展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海洋卫星发展状况,进一步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刘建强说。

“明星”亮相 海洋重器受追捧

10月13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及其母船“深海一号”、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靠泊深圳参展海博会,举办为期5天的公众开放日。

据海博会主办方介绍,10月10日活动公告发布后,开放日活动就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2400个参与名额很快就被一抢而空。10月14日,开放首日,“蛟龙”号、“深海一号”“天鲲号”便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

“深海一号”是我国首艘按照绿色化、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舒适化和国际化原则自主设计建造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用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该船不仅可为“蛟龙”号深潜作业提供合适的水下、水面支持,还具备数据、样品的现场处理和分析能力,并且拥有专门的“蛟龙”号维护保养机库,可以在室内完成维护维修。除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一号”还可同时搭载“海龙”系列无人缆控潜水器和“潜龙”系列无人无缆潜水器,具备“三龙”系列潜水器同船作业能力,可充分发挥其在深海科学考察、海底资源勘查、深海生物基因研究领域独特技术优势。

“深海一号”搭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了大深度、远距离、多制式、高速率水声通信技术。攻克了深海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操控、精确定位与精细作业关键技术,解决了深海复杂环境下的控制与作业难题,其悬停定位功能为国际大深度载人潜水器首创。创建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陆上测试、潜航员培训、水面支持等深潜作业与检测技术体系,构建了全流程载人深潜作业规程,保障了载人深潜安全运行。

当天,“深海一号”船上人头攒动,观众们按照划定的参观路线,先后对“深海一号”的驾驶台、外围实验室、“潜龙三号”“蛟龙”号等进行参观。船上安排船员在现场讲解并耐心解答观众的各种问题,大家纷纷与“潜龙三号”“蛟龙”号合影留念。

观众们参观完“深海一号”后,又登上“天鲲号”船,船舶甲板上布设有专题展区,向市民科普海洋船舶知识和中国疏浚装备国产化发展历程。参观后,不少观众表示,“看到这些海洋重器,我们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倍感自豪”。

文章来源:原刊于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