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各类海洋产业增加值有望超过疫情前水平

时间:2020-12-21浏览:45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于洪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12月5日,山东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在济南联合发布《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9-2020)》(简称蓝皮书),并举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据蓝皮书,到2022年,我国各类海洋产业基本恢复正常,增加值有望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该蓝皮书是“中国海洋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20年的研究成果,由课题组联合国内外10多家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而成。全书33万字,共分为七部分、研究报告22章,收录整理了国际国内海洋经济发展年度大事记和中国海洋经济主要统计数据。蓝皮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国内海洋经济管理领域的唯一蓝皮书。

蓝皮书认为,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较为稳健,势头良好。随着涉海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国家对新型海洋产业和开发寄予厚望,但新型海洋产业在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还存在诸多挑战,与其“海洋经济发展加速器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定位尚有一定差距。

蓝皮书显示,2020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全球突发性因素的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增长呈现明显减缓的迹象。新冠肺炎疫情会导致我国海洋产业增加值降低,作为对突发事件极为敏感的海洋第三产业受冲击较大。

根据疫情防控效果及政府对复工复产的支持,蓝皮书预计2021年前后,我国各海洋产业部门能够有效恢复,在2020年的基础上, 2021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9.9万亿元,海洋经济增速达到9%;到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10万亿元,国内各类海洋产业基本恢复正常,增加值有望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蓝皮书建议,未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要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避免海洋产业“过多过滥”。近年来,我国传统海洋产业所面临的资源、环境、技术及生产成本等方面问题依然突出,现有条件难以完全满足其创新实践的要求,如何实现传统海洋产业的再升级是困扰我国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蓝皮书发布仪式后,山东财经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研究员受聘担任名誉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山东财经大学二级教授、蓝皮书主编殷克东担任院长。

据介绍,该研究院设立海洋经济数量分析与建模、海洋复杂系统与工程管理、海洋强国战略与政策评估、智能决策与智慧海洋建设四个研究方向,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经管研究的高地和助力山东经济转型发展的试验田。

文章来源:原刊于中国网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