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涛:海洋空间规划管控平台建设的总结思考

时间:2021-06-03浏览:513

一、主要目标

目标是清晰梳理海洋空间规划和涉海规划的关系,设计开发规划信息的监测评估与辅助决策等功能,构建基础信息统一的系统平台。

海洋空间

将所有海洋空间规划统一坐标系,然后将各类规划数据叠加统一展示,并且以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海洋各类规划,通过设定的矛盾冲突判断规则,判断海洋空间规划之间存在的冲突问题,形成问题台账,为决策判断提供数据支持。

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与评估

对各类海洋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开发管制原则等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对规划修编、政策制定、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定期形成评估报告并按程序向上报。

海洋空间综合决策

以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空间规划为基础,服务海域使用功能符合性判断,提出与海域使用利益相关者判别和周围海域使用活动的影响,充分利用系统统一管理的规划信息,根据海洋空间“一张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要求,通过系统判定,明确海洋生态保护底线与开发上线,为沿海地方提供海洋“两空间内部一红线”的预编制方案。沿海地方可以在预编制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发展规划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规划报送管理信息平台,为审核沿海地方空间规划提供抓手。

二、主要原则

统筹规划

严格按照信息化整合工作总体方案和信息化规划的要求,加强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同步设计开展监测评估规范、系统建设规范。基于海洋信息通信网开展平台建设,形成的空间规划数据库汇入到国家海洋云数据资源池中,作为海洋综合数据库的一部分。

分步实施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和业务系统需求的缓急程度,合理安排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建设的先后顺序,按照方案步骤分阶段实施,保证系统如期稳定上线运行。

强化衔接

加强与各业务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共享、系统衔接等沟通交流,确保充分利用海洋综合数据库中的数据,避免充分建设的同时,发布空间规划一张图等系统特有的服务功能,做好海洋综合数据库的衔接。

标准统一

以海洋综合数据库建设标准为基础,保障与相关业务系统的对接和海洋云数据资源池汇交。同时,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求,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互联网技术,保证系统技术的先进性,系统建设过程需要为未来的功能扩充和系统升级预留相关接口。

三、基本架构

本平台建设内容是三个“一”,即一套应用系统、一套数据资源和一套标准规范。

一套应用系统

构建海洋空间规划“一张图”,对已有海洋空间规划实施统筹综合管理,并统筹考虑未来海岸带规划等纳入;开展海洋“多规合一”应用,加强海洋空间规划辅助决策功能;开展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监测与评估应用,对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发展潜力的监测,对资源环境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实施和功能区绩效评估,为空间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建立空间规划符合性判断功能,为判断空间类规划、用海项目和海洋空间规划符合性提供决策支持,以及数据入库管理、运维管理子系统。

一套数据资源

建设包含海洋空间规划、涉海空间规划信息的海洋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基于海洋综合数据库、大数据中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调用的海洋空间规划辅助数据库。

一套标准规范

为了保障系统建设、运行管理、成果制作等环节的顺利开展,重点开展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技术规程、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海洋空间规划差异判定规则等标准规范编制。

四、主要功能

本系统以海洋空间规划一张图子系统为基础,按照需要建设专题类业务子系统,主要包括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子系统、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估子系统、海洋空间规划辅助编制子系统和海洋空间规划决策支持子系统。

一张图子系统

集成各级各类海洋空间规划数据,梳理海洋多种空间规划的协调规则,开展“多规”矛盾协调分析,构建形成海洋空间规划“一张图”,提供海洋空间规划展示、查询、统计各个方面的应用,包括多规成果展示、文档资料展示、数据分屏展示、多规冲突检测等应用。

1、冲突规则建立

梳理各类规划分类体系和空间边界划定方法,建立开发类空间、保护类空间之间的冲突规则,形成多规协查的规则模型,重点对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区(海洋渔业保障区、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与海洋功能区划各类分区冲突规则。

2、多规冲突检测

海洋空间规划多规冲突检测,实现基于统一规则的规划间差异图斑的辅助识别,实现规划差异协调的模拟预演、差异协调的过程管控,解决多规编制过程中重复而有规则的规划成果规整、矛盾识别和协调,以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控规则完成规划成果矛盾识别与协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成果。重点完成对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禁止开发区、海洋功能区划中保护区、海洋生态红线、保护类海岛、海洋保护区等的边界和管控原则差异检测。

3、多规成果展示

调用本地海洋空间规划数据库中的各类海洋空间规划成果数据,实现各类专题规划数据的叠加展示、多视图展示,为海洋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估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资源。叠加展示体现出各类专题数据内和数据之间的业务关联,达到全面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可视化数据浏览方式。多视图展示支持用户对同一海域不同规划之间或者同一海域不同时间阶段的规划内容进行分视图查看,支持在分视图时进行数据关联查询,实现多视图数据的联动对比。

4、文档检索展示

海洋空间规划专题数据资源目录下的专题数据规划文档资料,直接与专题关联,系统提供精准的检索功能,可以提取规划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且系统提供空间与属性信息互查的功能。同时,系统提供规划文档中的效果图、文本等数据支持在线浏览,包括常用的JPG图片格式、doc文档、 PDF文档等格式。

5、一张图发布共享

设计数据输出的形式、权限等,平台构建的一张图成果可根据需要以服务形式进行发布,实现业务数据的共享,其他业务系统根据需求进行数据服务调用,强化系统衔接与数据共享。

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子系统

监测各项指标的汇总及数据变化情况,定期记录各海洋主体功能区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海洋开发强度、海洋发展潜力的历史变化轨迹。

1、主体功能区关键指标监测

该模块对海洋主体功能区本底情况、变化趋势、规划实施、差异化发展绩效进行长时间的序列监测,并进行指标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维度包括:按选取的行政区范围、按主体功能区类型、按监测时间等多种维度组合。

2、主体功能区监测数据分析

提供基础监测数据的综合展示、数据异常检测、数据编辑与修复、数据年代统计及演变分析等功能:数据综合展示,以数据列表、柱状图、专题图等多种形式展示选定区域的基础监测数据信息。数据异常检查,生成错误信息文件,并提供用户保存打印信息等功能:数据编辑与修复包括对主体功能区监测异常数据的修复,对矢量数据属性表数值及字段的追加、删除、修改等。年代统计及演变分析,按照空间与时间的不同维度,分析海域资源、海岛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不同基础类别监测数据的演变趋势,并结合具体事件对异常值进行分析。

3、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估子系统

采用历史比对和变化程度分析等方法,建立评估模型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状况进行综合判断;采用“目标一致性”的评估方法对《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判别;按照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对各类主体功能区发展成效进行综合判断。

(1) 资源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评估

按照评估技术规程,对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后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海洋开发强度、海洋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分析,并与规划基期、多年监测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资源环境基础条件是否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分析剩余开发潜力,设定预警或警报显示,对发生改变的水平接近或超过设定阈值的主体功能区给予提示,能够让管理决策者及时的发现问题。

(2) 规划目标实施评估

设定目标值展示栏,显示选定的省级规划中海洋开发强度、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禁止开发区域内海岛个数、禁止开发区域占管理海域面积比重、海洋保护区覆盖率、一二类水质面积占比等指标。设定目标实施显示栏,以省为评估单元,通过运行后台数据库、数据仓库的数据,评估规划实施后的目标指标变化情况,与目标值对比分析。规划目标实施预警,对规划实施后目标指标接近或超过目标值的给予提示,能够让管理决策者及时的发现问题。

(3) 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估

优化开发区侧重于经济增长质量、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点开发区侧重于经济增长质量、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限制开发区侧重于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海水养殖保障区侧重于海洋渔业发展潜力和海水养殖产量、海洋捕捞产量等;禁止开发区侧重于保护区面积和质量。各类主体功能区发展绩效展示,运用图、表形式直观显示,显示规划中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的总体情况、开发利用程度、生态资源环境情况等,禁止开发区域的保护对象及要求。

4、辅助编制子系统

基于各类海洋保护线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技术规程,开展各类海洋保护线分析,形成各类海洋保护线初步方案,为各类海洋保护线划定提供参考和审查依据。

(1) 辅助划定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基于海洋空间“一张图”子系统,开发各类海洋保护线分析与辅助划定功能。

(2) 比对审查

依据辅助划定的各类海洋保护线方案,与地方上报的规划成果进行比对分析,识别差异图斑,生成审查报告。

(3) 监测分析

监测空间开发强度、开发活动与空间发展方向与管控要求的符合性。

5、决策支持子系统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海洋空间规划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调用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空间规划相关分析评价及预测模型,研发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具体包括综合台账、空间规划的符合性判断、专题评估与报告发布等。

(1) 空间冲突的综合台账

综合台账模块提供海洋空间规划数据的专题统计信息,包括规划差异台账与分项规划台账,满足各级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根据台账信息快速掌握实际情况和详细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加强海洋业务的信息管理,为具体的管理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参考,提高决策管理的能力。同时,能够提供台账导出的应用,方便业务人员的查阅与汇报的需求。

(2) 空间规划的符合性判断

A.重大工程选址

对于重大的海洋工程选址,系统通过设定前置条件,自动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用海区域,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研究、决策,并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一键合规性审查、一键出报告”,快速得知该项目是否符合海洋空间规划。

B.涉海空间规划

基于海洋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将“多规融合”管控线成果应用于涉海空间规划中,以冲突检测确定该涉海规划项目用海的符合性,启动图斑协调进程,生成符合性报告。

(3) 专题评估分析与报告发布

A.监测问题分析

将监测、评估子系统中预警或报警的监测内容进行列表汇总。设定功能菜单,为管理决策者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提供便捷。确定原因后,自动形成监测问题分析报告。对系统数据无法详尽解决问题的,应提出进一步查找问题的指令,让规划省份共同解决。

B.评估报告发布

基于系统监测评估、空间规划编制与辅助决策,生成评估报告,根据管理者进一步深入分析问题并提出措施建议,进行评估报告的再输出。

文章来源:节选自《海洋空间规划管控平台建设的总结思考》,原刊于《海洋信息》2019年03期

作者:王江涛,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域海岛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