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中国共产党海洋观的百年发展历程

时间:2021-10-06浏览:1247

近代以来,危机从海上来,有海而无防,海洋成了西方列强长驱直入侵略中国的途径,海上实力的弱小是导致民族陷入危机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开始注意到海洋的重要意义。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了海洋在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海洋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海洋观为基础,在百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结合国际国内背景和经济社会形势,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体系完备的马克思主义海洋观中国化的成果。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海洋观的萌芽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被迫割地赔款,海权旁落,航权丧失。马克思曾指出:“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传播到了中国。苦苦寻找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道路的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深刻认识到了海洋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海洋观开始出现萌芽。

一是海权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保障。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军舰、大炮等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他们凭借先进的武器,以海洋为交通渠道,对许多国家进行了赤裸裸的侵略。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分析指出造成近代中国命运的从外因上看,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在中国强行租借甚至占领中国土地,“用战争打败了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的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抢去了或‘租借’去了中国的一部分领土。例如日本占领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租借’了旅顺,英国占领了香港,法国‘租借’了广州湾”。

二是维护航权是海权的重要内容。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由原来广州的一口通商,变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的五口通商。上海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又有着富饶的经济腹地,很快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最重要的港口。随着上海对外贸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的轮船来到了中国,但是航行在上海港口的轮船多是外国人做船长。

三是海关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方面。海关是一国的门户,对进口商品征收一定的关税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晚清和民国政府的软弱,中国的海关权长期被英国把持,陈独秀指出这是一桩稀奇可怕的事。“至于说起税关的税务司来,税关是中国国家所设的,税务司是中国政府所派的,中国政府无论派什么人,都不与别国相干。偏偏中国全国江海关的总税务司,被英国人把持了几十年……这不是一桩希奇可怕的事么!”

四是要大力建设海军。陈独秀提出要有强大的海权,必须建设强大的海军,建设强大的海军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港口作支撑;而良好的港口,还需要有经济腹地提供后勤的保障。“想大兴海军,必定要本国沿岸有顶好的海口,才好做海军的根据地。”1944年11月,汪精卫伪政权海军练兵营的卫队长郑道济等率部起义,参加八路军。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叶剑英在总参第一局设立了海防研究组。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提出要建设空军和海军:“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〇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式成立。1949年9月29日颁布的《共同纲领》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强现代的陆军,并建设空军和海军,以巩固国防。”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海洋观的初步形成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结束。但是,台湾问题没有解决。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又面临着西方国家的侵略威胁,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地建立起来了独立自主的海防体系。

一是收回国家海洋主权。日本投降后,1945年8月22日,苏军接管了旅大地区。毛泽东非常重视主权问题,1949年12月访苏,其后中苏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约定了交还旅顺、大连的具体时间和办法。1949年10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设立了海关总署,彻底收回了海关关税权。1958年4月,发生了长波电台事件,苏联要求中苏共建一个长波电台,供两国使用,但是毛泽东提出,应该由中国自己建造,供两国使用。1958年6月,苏联又提出了两国建立联合舰队,但毛泽东认为这也侵犯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性,予以了否定。

二是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1950年元旦,毛泽东为《人民海军报》创刊号题词:“我们一定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建立了海军,但仍然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面对台湾问题悬而未决,毛泽东提出要成立独立的司令部,建设强大的海军。“海军应该是一个战略决策机构,是一个独立的军种,应该单独成立司令部。”1950年5月,解放万山群岛。1953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为了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为了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侵略,我们必须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根据工业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1954年初,解放了江山岛。面对西方国家的核威慑,虽然毛泽东采取了乐观主义的态度,认为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但是毛泽东仍然采取了战术上高度重视的态度,他指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P83)在强大的意志力的鼓舞下,1971年9月,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核潜艇安全成功地下水。1975年,毛泽东用大拇指比画着说:“我们的海军要这样大。”在毛泽东的要求下,中国制定了《海军十年发展规划》。

三是打破经济封锁,建设海上铁路和海上长城。二战以后,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世界进入冷战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取了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制裁的政策。1951年5月,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对新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案,共有43个国家参加了对中国的禁运制裁。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1951年6月15日,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成立。1958年,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发展造船工业,发展远洋航运产业,建设海上铁路:“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

四是和平解放台湾。台湾位于西太平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它是美国威胁中国的一个“不沉的航空母舰”,位于海上交通要道的咽喉位置,周边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也是美国威胁中国的一张王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毛泽东就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甚至产生了“一国两制”解决问题的思想萌芽。1956年1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说:“除了用战争方式解放台湾以外,还存在着和平方式解放台湾。”1961年6月13日,毛泽东对到访的印尼总统苏加诺指出:“如果台湾归还中国……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五是划定领海宽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外国的轮船仍然在中国的沿海任意航行,邻国的渔船也进入中国的传统渔场捕捞,损害了中国的海洋利益甚至海洋主权。1958年9月,中共在北戴河召开会议,毛泽东、周恩来等邀请国际法专家刘泽荣和倪徵等人专题研究领海问题。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毛泽东决定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发布了《关于领海的声明》,初步建立了中国的领海制度,提出:“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大陆相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这是一个十分具有远见的决定,1982年公布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国有权确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海洋观逐渐走向成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邓小平基于当时的国际背景作出一个重大的判断,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体系。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运进行的,海洋在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国际上看,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走向多极化。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11月生效。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而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美国宣布重返亚太,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

一是实行近海防御,建设强大海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虽然有局部战争,但世界范围内没有爆发全局性的战争,更没有爆发世界大战。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我们是防御性的近海作战,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我们的海军,应当是近海作战,是防御性的,不到远洋活动,我们不称霸,从政治上考虑也不能搞。海军建设,一切要服从这个方针……我们的战略是近海作战,大家以为近海就是边沿,近海就是太平洋北部,再南也不去,不到印度洋,不到地中海,不到大西洋。”江泽民对积极防御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实行积极防御的理论基础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这决定了不能靠侵略、掠夺其他国家的方式来为自己谋利益。“我们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从根本上讲,是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对外不搞侵略,也不去控制别的国家。”1990年2月5日,江泽民为人民海军题词,指出要建设祖国的海上长城。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军队要努力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注重质量建设,全面增强战斗力,更好地担负起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的神圣使命。”胡锦涛提出中国加强海军建设,是为了增强自我防御能力,中国永远不称霸,不会武力威胁他国。“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内的中国军队,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被运用到战争之中,要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增强信息化作战的通力。“以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不断增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编队三艘军舰赴亚丁湾护航。2010年《国防白皮书》提出:“海军按照近海防御的战略要求,注重提高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同时,中国加强海军装备水平建设,购买改装了第一艘航母。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编入海军。

二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岛屿是一国海上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和周边国家仍然有许多岛屿存在着归属权的争端。面对争议岛屿、领土问题,邓小平一方面强调要维护主权;另一方面,又指出后代子孙比我们要聪明得多,他们终归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可以暂时把争议搁置起来,大家一起来开发利用海洋。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是在主权不让步的前提下,通过共同开发,大家一起获得收益。他指出:“共同开发无非是那些岛屿附近的海底石油之类,可以合资经营,共同得利嘛。”2012年3月3日、9月15日、9月21日,中国先后公布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标准名称、地理坐标、位置示意图和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2012年6月,设立三沙市,加强对南海岛屿的管理。

三是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的相对封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活力,也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拉开了距离。邓小平提出了要敢想敢试,杀出一条血路来,创办经济特区,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改为经济特区。1984年4月,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广州、大连、宁波等14个沿海城市。1987年6月,海南省成立,也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是“一国两制”,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两岸的关系相对缓和。1981年4月,台湾方面宣布停止炮击大陆。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国庆谈话中宣布对台方针: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1982年1月,邓小平把这个方针进一步概括为“一国两制”。1987年10月14日,台湾地区通过居民赴大陆探亲方案。两天后,大陆通过了台湾同胞探亲的接待办法。1988年7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大陆的规定》。1990年11月21日,台湾地区“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1991年12月16日,大陆成立 “海峡两岸协会”。1992年,双方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在新春茶话会上,发表《为促使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五是依法治海,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199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了适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要求,不断完善海洋法律体系,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1992年2月2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8年6月2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2001年10月27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其后,在胡锦涛任总书记期间,200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于2016年出台。为了从法律制度上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律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其中第八条规定了三条可以通过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一是“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二是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三是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这三条也是大陆对台湾的底线。

六是加强海洋规划,开发利用海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成为重要的出口国,海洋在保障海上交通运输,提供资源和能源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海洋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方面。江泽民提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增强海洋观念“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1991年1月8日,首次全国海洋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九十年代我国海洋政策和工作纲要》。1996年4月,中国发布了《中国海洋二十一世纪议程》:“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2003年5月,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指导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纲领性文件。2008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首次发布海洋领域总体规划。2012年,颁布了《全国海岛保护规划》。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除了传统的航运和渔业、盐业资源外,海洋中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得到开发和利用。2003年5月,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开发海洋是推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加强海洋调查评价的规划,全面推进海域使用管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

七是构建和谐海洋,促进世界和平。胡锦涛将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运用到海洋领域,提出了世界各国要共同努力,加强海上安全合作,共同构建和谐海洋。他在海军成立60周年之际提出,要“推动建设和谐海洋,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今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将本着更加开放、务实合作的精神,积极参加海上安全合作,为实现和谐海洋这一崇高目标而不懈努力”。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海洋观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国内看,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海洋是重要的战略空间。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中蕴藏的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越来越有可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海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一是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在参与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013年7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并提出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建设世界一流海军,保障海上利益。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中国成为最大的进出口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海军保护海上的利益,建设强大的海军保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在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阅兵时强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

三是坚决维护主权,保障核心利益。对于一个经历过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的国家来说,中国倍加珍视主权问题。对于钓鱼岛、黄岩岛等岛屿主权,中国采取了绝不让步、坚决维护主权的态度。国防部2013年11月23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划设东海防空识别的声明》,维护东海的防空权。“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四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3年9月7日、10月3日,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渠道。

五是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海洋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指出:“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2015年7月《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印发,随后《关于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出台。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六是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第一,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要合理开发保护利用海洋,要保护海洋生物,防止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紧密,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第二,要维护海上公共安全。近年来,国际范围内没有大的海战的爆发,但是恐怖主义、海盗等海上威胁仍然存在,由于没有统一的世界政府,需要各国相互协作,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共同维护海上的安全。“中国海军将一如既往同各国海军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义务,保障国际航道安全,努力提供更多海上公共安全产品。”第三,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是人类重要的家园和未来重要的生存空间,但是随着污染的排放和垃圾的不正确处理,海洋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框架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落实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第四,要建立海洋文明交流机制。不同国家有强有弱,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但是任何国家都是平等的主权主体,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坚持平等协调的原则,建立海洋文明文化的对话交流机制。通过对话交流,不断相互借鉴。“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平等开展文明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迹,沿路各国人民均受益匪浅。六百多年前,中国的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7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占领一寸土地,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传播的佳话。”第五,要构建海洋分歧解决机制。由于海洋是人类共同的通道和公共的领域,不同国家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会产生分歧甚至矛盾,如果不妥善解决,可能会产生冲突。“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文章来源:节选自《中国共产党海洋观的百年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原刊于《学术探索》2021年第5

作者:张峰,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