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随着《太湖实验室理事会议事规则(暂行)》《太湖实验室章程(草案)》等文件逐一审议通过,这个凝聚了省、市、中国船舶集团心血的省级实验室,历经近一年时间,渐渐形成了章与制、塑出了骨与骼,在太湖北岸整装待发,潜入更加广袤的深蓝。
抢占海洋强国的创新制高点,太湖实验室,志在必得。
创新担当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紧扣国家在深海领域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军事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太湖实验室以建立体现国家意志的深海技术科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使命,将统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在中国船舶集团副总经理杜刚看来,目前,太湖实验室依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的研发实力,在争创国家级实验室上具备充分优势:已承接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具体的应用将牵引基础研究快速发展。
一批深海技术科学领域的国内顶尖人才已汇聚于太湖实验室,超400名科研人员入驻新建成的大楼。瞄准“国”字号,在科研高原上树立更多高峰。“‘奋斗者’号成功下潜10909米,集结了全国范围内的前沿科研力量,这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关于新型举国科研体制集成创新的成功尝试,我们会继续‘集中力量办大事’。”太湖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海装备领域的优质资源虹吸到深海重大项目上,太湖实验室将陆续启动深海环境综合模拟试验装置、多物理场耦合环境模拟设施等关键试验能力建设,形成世界集成规模最大的海洋装备总体性能与总体技术试验设施群,为突破深海核心装备的关键技术而持续奋斗。
引智用智
创新体制机制吸引更多人才
不久之前,太湖实验室在2021年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执委会发布的“揭榜领题”项目榜单中占据两席,这是太湖实验室首次对外发布“揭榜挂帅”的需求,也为不久之后即将正式发布的一系列揭榜挂帅进行了一次“投石问路”。
太湖实验室深谙新型科研组队方式的内核:让能者居于重位。对合作团队开放包容的态度还体现在“核心+基地+网络”的运作模式。太湖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解释,核心是无锡总部;基地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和中船集团内部相关单位共同组建(整合“洞-池-湖-海”试验研究体系和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在全国形成“一体两翼,双湖三海”的总体布局);网络则是以项目合作制的模式,建立广泛的高端研发“朋友圈”。“我们要以更开放方式达到聚智目的,达成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格局。”该负责人说。
理事会上太湖实验室与一系列高校的签约,定下了研发机构的“初代朋友圈”,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引智、用智,太湖实验室与无锡对人才的渴求高度一致。借助太湖实验室的平台作用,将有一批批高端科研人才稳定向无锡输送。“世界那么大,邀请人才们来无锡看一看,太湖实验室也能成为无锡引才的一张闪亮名片。”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升级
重大科研平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近年来,无锡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合作愈发紧密、逐层深入。一边是中心作为中国船舶领域的开拓者的科研实力,一边是无锡在城市发展上用科创作为最大增量的紧迫任务;一边是前沿基础研究与市场应用导向的结合愈发紧密,一边是无锡应用创新研究广泛而基础研发不足的现状。
副市长高亚光表示:“无锡将举全市之力,加快推动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努力把太湖实验室建设成为协同共建、引领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重大科研项目能够形成一个产业,且科研本身就能促进产业创新。”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所长、太湖实验室执行主任何春荣说。海洋装备技术的转型升级,将带动一系列上下游产业发展。大型钛合金材料及型材制备、结构加工与建造、船用大功率燃料电池、高性能动力电池等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与推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与新型产业链的形成挂钩。
“深海探测领域的装备各项实力是到达极限的需求,满足需求的基础研发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而无锡在深海装备方面有全国领先的产业基础,在产业承接上具备优先级。”太湖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太湖实验室不仅是重大科研平台,更是瞄准未来的前沿产业。”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无锡不断加大重大科研平台的部署建设,包括太湖实验室、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等。这些重大科创平台的建立,打通了科技和产业之间的壁垒,助推着各项产业的发展,更为无锡部署未来产业打下基石,争做长三角地区的创新策源地。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