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水稻”新品测产创新高--首年种植首年丰收亩产606.9公斤

时间:2022-11-28浏览:72

  日前,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以下简称“海洋院”)实施的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项目区传来好消息,通过几年的努力,该院“海水稻”种植又取得了新成绩。

  在通州湾原有近5000亩地块种植海水稻基础上,海洋院在如东掘苴垦区5000亩盐碱地改良地块推广种植了测产品种。经南通市农学会组织专家现场测产,实收亩产达606.9公斤,实现了该地块首年种植首年丰收的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该测产品种为该院正在实验研发的耐盐水稻新品种“海洋院1号”,该品种有望在3年内推广种植,从而为江苏省耐盐水稻种植贡献种质资源。

  今年已是海洋院在南通的沿海滩涂开展盐碱地改良和海水稻种植第七年。2017年,该院试验种植“海水稻”首获成功。之后海洋院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针对滩涂盐碱地特性,紧扣土壤改良过程中降盐、抑盐难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构建了包括微区域生态循环系统、立体式生物质排盐、土壤团粒结构快速组建等十多项核心技术在内的、面向新增耕地资源的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技术体系,数个科研攻关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专利,并编制《滨海盐碱地生态整治技术规程》,为江苏省盐碱地改良建立技术标准。同时,海洋院每年还承担国家和江苏省耐盐水稻区域试验项目,探索耐盐水稻新品种筛选,累计试验品种达200余种。

  该院一手抓科研实验,一手抓推广实践,目前已建成总面积近1.5万亩的盐碱地改良示范区,其中已有部分滩涂改良到“吨粮田”标准,累计通过耕地质量验收面积达7000余亩。同时,形成了以耐盐水稻为主,小麦、玉米、油菜、大麦为辅,稻、鱼、鸭立体式全周期盐碱地(滩涂)生物种养模式。盐碱地改良示范不但为江苏省经济发展创造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同时为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使滩涂资源得到了合理、生态化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文章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