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年: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激活共同记忆,重构世界版图

时间:2024-02-19浏览:10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回应,各方普遍共识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迎来了新变化,欧亚大陆重回世界地缘中心。

从理论与实践效应看,一带一路可以从时间维度激活沿线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从空间维度重构全新的世界版图,从各国自身维度弥补历史与现实短板。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将进一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一、认知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2011年,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正式提出向西开放,指出这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此后,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仅向东开放,也要向西开放,进一步扩大内陆开放、沿边开放,拓展开放的新领域和新空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施初期,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成就为向西开放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一带一路在向西开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得到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回应,普遍共识是欧亚大陆政治经济格局迎来了新变化,欧亚大陆重回世界地缘中心。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地缘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是马汉的海权论和麦金德的陆权论一带一路在与欧亚地缘互动中,不仅扩展了国内的双向发展空间,还着眼于陆海联通,旨在实现欧亚地区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从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历史经验出发,重新阐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共建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一带一路大家庭朋友圈越来越大。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面对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世界,我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传统全球化朝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方向发展。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的着力点。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就没有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版,可以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并通过发掘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共建国家内部、跨国和区域的互联互通,引领全球地区化和分布式合作模式。

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三大逻辑

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与历史之变,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动一带一路顺利推进,必须构建相关的自主知识体系。这一过程可以遵循三重逻辑。

首先是由内而外,从中国式现代化到推动人类共同现代化。要致富,先修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吸引了全球2/3的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解决了修路的钱从哪里来、修好路后如何致富、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三个根本问题。第一,一带一路创造机制将热钱变成冷钱,助力世界经济脱虚向实,减少发展差距和金融风险。第二,中国不仅修建高铁等基础设施,还通过沿线产业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必须创造市场,经济起飞后又践行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理念,克服市场失灵、失真、失序的问题。第三,中国经验不是修建孤零零的公路、铁路,而是实现天上、地上、海上、网上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规模效应,打造产业集群,建立统一大市场,实现共同富裕。

其次是由古及今,从海洋型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一带一路可以克服全球化悖论。近代西方开创的海洋型全球化是部分全球化,或称为单向度全球化。从殖民时代开始,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以牺牲部分国家为代价,其根本原因是资源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公平。在传统全球化模式中,形成了一套中心-边缘模型的世界分工体系,虽然其极大地整合了全球产业链效率,但是,发达国家由于掌握资本和核心技术,也攫取了大量非对称利益。这种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传统贸易和资本全球化,也带来了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全球化,本质上形成了文明等级秩序,造成了现有制度安排下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克服上述全球化悖论,打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正是一带一路的使命。

第三是由表及里,从五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内在魅力来自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强调和合文化,以西方的个人主义或者个人理性来理解一带一路总是很困难。一带一路致力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建设,克服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推动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网络。作为全球认可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最终旨在实现共同富裕、利己达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三、未来三大展望

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不仅是为了再现昔日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华景象,也是为了实现全球化未来和人类未来的想象。可以从三个视角展望其未来发展。

首先,在国内开放方面,一带一路将继续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提升开放水平,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新开放格局。新时代十年,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是全产业链国家,建设和生产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几十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现代化经验最为鲜活。一带一路把中国的产能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经验和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合作优势,使中国机遇变成世界机遇。

其次,在中国与世界关系方面,一带一路将进一步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效应。一带一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中国观,将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从中国向世界开放世界向中国开放转变。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多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或初期阶段,与西方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经验是通过丰富的国内转型经验和新发展理念,鼓励发展中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中国方案。现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制造业均呈现加快下行态势,尤其是德国的制造业指数一路下跌,欧洲企业界对此普遍很担忧。面对数字化和绿色化双转型的压力,无论欧盟等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积极争取跟中国进行合作。

第三,在全球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将继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引领世界大变局的方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历史和现实的三大短板。第一是补充原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没有实现的互联互通的短板;第二是补充世界经济短板,尤其是实体经济的短板;第三是补全球化短板,推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向以发展为导向、包容性的全球化转型。

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挑战,一带一路将继续挖掘世界经济新增长点,以互利共赢、互利互惠引领全球经济复苏。


文章来源:节选自《“一带一路”十年: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激活共同记忆,重构世界版图》,原刊于“新财富杂志”2023-09-06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陈超,系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