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崛起,“一带一路”未来可期

时间:2024-02-28浏览:10

近来,“全球南方”这个词不时映入眼帘,在学术圈子也有点热,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已届十周年,不论两个重大热点关联如何,把它们放到一起,令人瞩目,让人思考与回味。

一、世界出现“全球南方”热

“全球南方”这个概念是美国作家、左翼青年政治活动家卡尔·普雷斯顿·奥格尔斯比在1969年提出来的。时年正处美苏战略较量激烈的冷战高峰时刻,美国国内还爆发了大规模反越战运动。他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创造了“全球南方”这个词。卡尔·奥格尔斯比的主题是越南战争。他写道:“北方对全球南方的统治已经高度趋同,产生了一种无法容忍的社会秩序。”当然,“全球南方”这个概念出现之前,世界范围内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不结盟运动以及77国集团(如今已有134个成员)掀起的活动风起云涌、激荡全球。其特点是谋独立、反控制、反干涉、求自主。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崩溃。原来的“三个世界”的划分不再,第三世界的称谓也并不再合适。一般发展较好的多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或新兴经济体等表述。“全球南方”则相对中性一些。不再以差距、阵营、宗教和制度等意识形态画线,而是包括整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尽在其中,统称一体。世界上有197个国家被国际普遍承认,其中联合国193个会员,刨掉31个发达成员,其余都属“全球南方”范畴。其他也有指联合国目前定义的列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181个司法管辖区。中国是“全球南方”天然的成员,实力与影响举足轻重。在重大国际多边舞台,中国一直与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无论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还是时下作为国际经济治理平台G20成员资格问题上,中国一直在呼吁要增加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增加“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全球南方”不只是自说自唱,它同时受到国际广泛关注。

二、“全球南方”热不是偶然的

“全球南方”热,是在百年大变局中,广大发展中成员在世界政治变迁中的整体性觉醒。

“全球南方”可谓包括美欧日澳新等发达国家除外的所有国家。它不再象征一种贫穷、落后外围状态,也不是一种专业性的团体、一种政治或意识形态集团,至少目前不是一个组织或机制,而是一种多少与“非西方”相对应的称谓。它是相对更为独立、更为积极进取、更具发展潜力,更有理想抱负与追求的非西方世界。全球南方容纳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宗教风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更讲包容和多元,追求国家主权政治独立,更强调务实发展与普惠民生,既追求相互依存又彰显政策自主和形象独立,以及更为不惧外压、敢亮明态度的“积极的不结盟”。它对迄今仍为西方所主导的不平等国际体系已由不满发展到自寻出路的重构,具有实质合作内涵的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扩员、“一带一路”倡议引发的广泛反响、双边本币结算与去美元化的区域货币安排、在俄乌冲突中没有迎合西方谴责俄罗斯、在霸权国家发起的大国战略竞争中拒绝选边站队、对本国自主发展道路的追求等等,都昭示一种有别过去的全新的战略觉醒。

这种战略觉醒的意义还在于这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生动现实。“全球南方”的崛起被认为是“标志对美国霸权秩序的摆脱,加速了‘美国例外主义’的衰退”。

实力与影响力支撑着全球南方的觉醒。从现实与未来发展前景看,当今世界东升西降、南升北降是基本趋势。过去4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按市场汇率计算,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世界GDP42.7%,按购买力平价算则占58.9%,超过发达国家。过去20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仅中国几乎贡献世界经济增长的30%多。就金砖五国而言,国内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超过七国集团,而在6名新成员加入之后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全球占比达到37.7%,七国集团则不足30%。而这种实力变化并未有穷时,预计到 2030年,四大经济体中的三个将来自“全球南方”国家,依次为中国、印度、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全球南方”的崛起不只是经济上的变化,其政治影响力同样得以释放和表现。一些西方观察人士也注意到,“南半球国家越来越多地在全球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实力”。这种世界力量格局的消长变化使“全球南方”“拥有了对世界版图进行结构性变革的能力。” 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时代,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版图。”这正是一种力量消长触发的世界格局的变化。

三、“一带一路”与“全球南方”

“一带一路”率先开拓“全球南方”国家大范围自主选择与自主合作、互利共赢的全新道路,形成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动力源。2013年秋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一带一路”走过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重要国际合作平台,经历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蓝图规划阶段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全面推进阶段,“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电力、管网等一大批具有战略性和带动性的基建合作项目在全球陆续建成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受到共建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欢迎,提升了全球对基建领域的重视程度。“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丰硕成果,不但助力中国自身经济转型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而且对全球增长、繁荣和治理贡献良多,为日渐困顿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动能,为各国走向共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坦途。

“一带一路”可谓新中国成立以来提出的面向全球、最具雄心与抱负、最具实质内涵与具体举措的伟大倡议。它可以看作是南南合作揭开的新的一页,在互联互通方面其所展现的成就前所未有。这个倡议借鉴古丝路元素,奉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能合作,在全球化变慢的时期,“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与投资增速更快,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

要致富,先修路。全球相互联通首先重视包括道路、管线、空网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立。“一带一路”最先考虑的目标也是这样。而其最先着眼的目标是发展中国家,也就是南方国家,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由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回收慢,单靠一己之力难以解决,而且普遍存在巨大资金缺口。十年前,中国主导开启了全球范围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其中最显赫的是“全球南方”国家之间基础设施的合作。中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受广泛欢迎与各国支持。截至20238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投资、贸易、金融、科技、人文、社会、海洋等领域。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一些国家面貌因此而发生巨大改变,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变迁。

无论从历史与现实来看,“一带一路”核心范围围绕欧亚大陆+非洲展开,这里有着自然一体的地理属性,是世界文明中的本原地域。发展诉求大,发展意识强,发展梯度多,发展价值链宽,发展前景好,通过共商共建,加强相互合作可以形成并共享“发展共同体”。当然,“一带一路”是面向全球的,它是一个开放的朋友圈,只要有意愿,都可以加入。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包括亚非拉在内的“全球南方”应该成为深化合作最为广阔、最有潜力、最有作为和最为优先的方向。


文章来源:原刊于“上观新闻”2023-09-20

作者:傅梦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