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图们江界河渔业的实施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5-04-16浏览:10

界河渔业,即人类从流经两国之间作为两国领土分界线的河流或者沿界河入海,从中获取海洋动物资源、海洋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以及对这些海洋自然资源进行一系列生产加工等活动。按照产业发展,可分为渔业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渔业经营模式亟待革新,创新渔业发展路径已然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改革中一大热点,发展界河渔业是实现渔业经营模式转变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联合区域各国共建界河渔业贸易区

如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建立自由经济贸易区是推动图们江区域落实经济开发战略的各国共识。图们江区域的国际合作,以发展界河渔业为目的,促进东北亚各国在发展规划、渔业技术、产业结构方面的进一步融合,制定自由贸易协定,消除贸易壁垒,提高区域渔业经济合作的开发效益,取长补短,默契联合。签订自由贸易伙伴协定,对流通水产品的进口税和跨境关税实行减免优惠,降低国内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国家间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合约管理手续,加强通关便利化。各国可以联合公开商议制定管理协议,建立一种互联互通的渔业经贸合作管理模式,为区域发展开创一个协调、便利、透明、高效的经贸政策环境,从而真正实现以平等互利为前提条件的国际合作,合理调配各国劳动力、资源、技术、商品、等社会生产要素,保证各国联合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深化交通设施建设开发战略合作,包含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修复、扩建及开发。建立稳定的渔业经济合作协调机制与各方对话机制,积极推动互惠贸易,拉动合作区域涉渔企业的共同进步。

二、健全法律体系,强化资金支持

图们江区域发展界河渔业国际经贸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其一,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渔业事务,以推动国际和地区性渔业合作与交流,主动组织图们江区域各国进行有关渔业合作的区域性多边会议商讨界河渔业经贸事务,建立图们江界河渔业法律委员会,制定相关法规、协议,在航道、海港建设开发、界河捕捞水域划分、航道通行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适用细则。。

其二,严格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相关法规的落实状况,对于执法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某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补充规定,明确各种渔业经营管理权的具体内容,以解决渔业发展的切实问题。减少管理无法可依、缺乏操作性的情况发生,避免在经营国际渔业贸易时因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有所限制的情况发生。

面对当前图们江渔业经济建设的资金问题,政府应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政策、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软条件”。财政部门要遵守国家财政共有性原则,实施积极的财政支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配合企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方式创新、完善基础设施推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实体渔业公司的经济负担。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自主性,制定完善的区域经济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科学指导具体项目建设。迎合国家创新型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于涉渔科技、管理研究的资金支持,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扶持预算。联合区域各国开拓有效的融资途径,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各项基金、保险的财政支持,建立开发信托基金会,促进经贸合作。

三、注重涉渔科技创新,优化物流基础设施

大力发展涉渔科技创新并加强该领域的国际合作,跨越涉渔领域的技术门槛,为解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技术保障,增强中国产业升级自我推动能力。就图们江区域而言,可以与日、韩两国积极开展渔业技术交流,在渔船制造、深海捕捞等方面的配套装备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设立专门的渔业科研机构,在品种培育、水域质量保障、鱼料研制、加工技术、船舶制造、捕鱼技术、航海安全、冷链运输等方面进行现代化技术研究,深入推进核心技术攻克。加大科技创新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对于吸引高科技人才可以实行购房优惠,培养水产养殖科技人才,弥补短缺。除此之外,还需要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相对开放的研究权限,最大程度发挥创新潜能,研究人员之间应当形成互相协作、分工明确的创新梯队。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资源,在全国多方面开设涉渔相关科技研究课程,支持其他相关领域课题的研究,打造一支技术性强、综合能力高的渔业技术人才队伍。高度重视中国渔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政府部门时常对渔民进行渔业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请专业人员教授与外籍渔民、外籍执法人员的沟通技巧,减少因交流障碍导致矛盾的产生。加快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建设大型集散地、冷链物流基地,提升吉林省图们江地区陆海联运物流的综合竞争能力,将其打造为以现代化集装箱交通运输服务为主的现代化国际物流和重要货运港口,以此扩大水产品的跨境运输规模。

四、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管理机制

结合图们江地理位置的独特性,统筹规划域内海陆资源,根据渔业资源的布局特点,调整区域性的地理划分,分别建立新品种培育养殖区、渔获物临时放置区、海产品加工区和物流装卸分配区,四个区域分工明显,互为补充,体现产业间的联合性,为增长中国水产品海外销售的市场容存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渔业发展问题。

其一,要转变图们江区域的渔业发展理念,将“以捕为主,以养为辅”的传统渔业发展理念,转变为“养殖、捕捞、深加工并进”,贴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

其二,改变以渔获物为主的国际经贸合作模式,结合高新技术开展船舶修建、冷链物流等多领域贸易合作。为创造良好的经贸环境,要建立完善的渔业监督管理体系。

其三,要抓好入渔监督和船舶管理工作,各地区入渔指标应当公平合理公开地按市场需求量分配,稳定渔业经营企业之间渔获量的分配增减点。规范入渔船舶的安全保障标准,提高入渔申请门槛,加强渔民技术培训,建立入渔信息大数据库,推动渔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进程。

其四,要提高中国涉外渔业的管理水平,引导涉外渔业行政部门的管理者积极地学习掌握国际相关的海洋行政法律规定,拓展其渔业行政部门的管理功能。其三,制定详细合理的工作计划,积极协调政府、海关、公安、边防等多个方面合力保障,建立渔业决策与协调机构、渔业执法监察机构、渔业争端处理机构。

五、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打造绿色渔业

大力发展绿色渔业,实现图们江区域渔业高质量发展和海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协调共进,互促发展的海洋强国战略。

其一,要持续发展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从培育新品种到水产品深加工、海外市场销售等各个领域,都必须严格规范,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型水产品养育新模式,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的研究,提升该区域生态型水产品养殖的现代化科技水平。

其二,发展养护型渔船捕鱼企业,开展渔获量限额制度及渔业经营可持续化管理研究,强化对“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必须严格地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保护海洋生态,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鼓励和引导渔业经营者积极地发展低耗能、无污染的新型海洋捕捞业,确保低碳运输。

放眼当下的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然大势所趋,中国要继续拓展改革开放新格局,将图们江界河渔业合作提升到区域内各国经济对话的关键领域,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节选自《中国图们江发展界河渔业的现实问题与措施研究》,原刊于《现代商贸工业》2024年第6期

作者:周紫萱,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研究生;裴兆斌,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