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多来,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项目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较当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该项目立项时的目标而言,其进展远不如预期。制约图们江区域国际开发项目进展的因素主要有:
二战结束以来,东北亚地区一直是大国博弈的一个重要区域。冷战时期,该区域国家分属不同阵营,相互间处于长期对峙状态。冷战线束后,虽然东北亚局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冷战遗留问题、朝鲜核问题、大国在该区域的地缘竞争等因素,使东北亚区域地缘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安全局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为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美国加强在东北亚区域的战略部署,先是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以重新定位冷战后美日同盟,并把中国台海地区纳入其“周边事态”中;随之又在东北亚推进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美国主要目的是防止亚太地区出现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日本也试图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增强自身在东北亚的影响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推行“双头鹰”战略,着力恢复其在东北亚的影响力。中国作为东北亚的大国,该地区局势的发展状况都会对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一直把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大局作为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随着中国快速崛起,美国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其对外战略的重心重回大国竞争。美国以介入东北亚热点问题为借口,加大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严重打破了这一地区的战略平衡,诱发地区局势的持续紧张。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对华战略,将遏制和防范中国作为其地区战略的重点。上述大国在东北亚地区这种复杂的关系,导致这些国家在该地区重要事务特别是热点问题的解决中分歧摩擦较多,建设性合作却很少。
朝鲜核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热点问题。朝核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大国间地缘政治博弈为朝鲜发展核力量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不时紧张的朝核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大国间博弈。两者间这种负面的正相关关系,致使地区局势持续紧张,成为图们江区域合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合作参与方战略利益
关系复杂,协调难度大
图们江区域合作项目主要参与方中、俄、朝虽然在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方面有共同的需要,但各自参与项目开发的愿望各异。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心不在远东,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对图们江地区开发热情不高,甚至担心一旦向中国提供图们江出海口,则经俄罗斯扎鲁比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和纳霍德卡等远东港口的货物运输量将大幅降低,会失去对其港口的依赖,从而改变该地区现有的贸易格局,对俄远东的发展造成沉重打击。21世纪以来,俄罗斯加快远东开发的步伐,中俄两国在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俄罗斯复兴大国意识强烈,不甘心在图们江区域合作中当配角,更不希望其他国家成为该区域合作的主导力量。这种心态对深化图们江开发合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朝鲜政府最初十分重视该地区的开发。受朝核问题及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朝鲜对图们江项目开发的热情逐步下降。特别是2009年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后,因受到联合国的制裁,朝鲜退出了“大图们倡议”,直到2016年才又回归。需要指出的是,朝鲜在图们江区域合作中采取的是平衡战略,在一些合作项目上优先考虑与俄罗斯的合作,而且在中国最关心的出海权问题上,朝鲜表面上不反对,但行动上却极不积极。这也是中国图们江出海权问题久拖不决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一直是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积极推动者,中国参与图们江地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是想通过经济合作扩大东北边境的对外开放,进而实现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政府将图们江区域的国际合作开发作为促进东北振兴战略的一个方面。而中国推动国际合作开发图们江最为深层的考虑是最终实现中国图们江的出海权,为中国东北地区开辟一条通往日本海的通道。因为一旦实现了借图们江出海,中国吉林省成为东部沿海省份,与现如今货物需经辽宁出海相比,从图们江出海无疑缩短了吉林省与韩国、日本的货物运输距离。这是某些对中国快速发展心存嫉妒的区域国家不愿看到的。可见,区域内各国相互之间缺乏互信,是图们江经济合作开发项目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图们江三角区处于沿岸国的
边缘地带,缺乏强有力
经济中心的支撑和带动
图们江区域窗口地区缺乏先进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经济资源,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竞争力不强,不能够有效支撑国际性区域合作开发。延边地区一直以来是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周边缺乏经济发展强劲的大中经济中心的辐射带动。作为腹地的吉林省,其本身发展水平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国有企业的重要基地,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经济改革压力较大,经济活力不足,尚不能对该地区产生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与延边地区相邻的朝鲜咸境北道更是属于贫穷落后的地区。
朝鲜经济基础十分薄弱,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因朝核问题长期受美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经济制裁,罗先自由经济贸易区很难发挥地缘、生态优势。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人烟稀少、环境恶劣,加之一直以来俄罗斯政府对远东地区开发不重视。近年来,俄罗斯虽然对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有所重视,但由于持续受到美国等国经济制裁,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俄罗斯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其参与开发实力也很有限。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交织,影响和制约图们江地区合作与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图们江三角洲沿岸在产业结构、技术和资源上缺乏竞争力,难以在各个工业门类形成产业集群,也很难吸引到国际资本的青睐。图们江合作项目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融资难、资金缺乏问题。
综上所述,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项目启动初期,主导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参与者中国、朝鲜、俄罗斯、韩国和蒙古国都寄予很高的希望,曾投入极高的热情,致力于在东北亚地区打造一个推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平台。中国希望通过合作开发,打通中国吉林防川沿图们江到日本海的通道,获得中国向日本海的出海权,为中国在东北亚打造一个开发开放区,促进中国东北特别是内陆省吉林的对外开放和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起初设想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历史表明,国际经济合作项目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大国间在相关地区事务中的协调合作是国际局势和平稳定的关键;与领土主权相关的国际权力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它的解决涉及历史、政治及国际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不是单纯的国际经济合作就能够解决的,把它掺杂在国际合作中,平添了相关合作方间的不信任。此外,国际合作项目的选择不能简单类比,要对具体的自然、历史、现实条件作战略性研判。
文章来源:节选自《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历史考察》,原刊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出处、作者信息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作者:王巧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