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金融的发展路径

时间:2025-04-25浏览:10

蓝色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一项创新内容,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萌芽状态,目前仍处于顶层设计阶段。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应是将蓝色金融融入到总体规划的构架中。同时从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等方面对蓝色金融体系不断进行完善。首先,参考国际金融公司(IFC)的《蓝色金融指引》(2021),推动中国特色的蓝色金融规则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中国自己的蓝色金融标准;其次基于蓝色经济的高风险和高不确定性,丰富和发展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重构和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具体来说中国可持续蓝色金融体系的探索发展路径如下:

图片
一是推进专注于发展蓝色金融领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立——国家蓝色经济发展银行。蓝色金融界定为政策性金融属性,为实现金融更好地服务于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专营化的政策性蓝色金融机构。前,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身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其核心职能在于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特别是对海洋第一产业及海洋运输业等领域的资金扶植,有效促进了海洋事业的全面发展。然而,两家银行在针对新型海洋产业集群,如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等以及相关的服务行业,包括海洋生物与药品制造、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海洋新型材料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上,仍需面临诸多挑战与不断优化其服务体系的重大课题。通过设立国家蓝色经济发展银行,遵循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理念,在战略规划和授信政策时主动强化海洋生态保护和治理,重点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和海洋生态保护,为支持蓝色经济发展提供金融组织保障。

图片
二是打造支持蓝色经济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蓝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在当代经济发展中,蓝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日渐受到重视。然而,在实践探索中,蓝色金融发展面临诸多瓶颈。具体来看,其所涉及的蓝色产业链错综复杂,且在项目投融资过程中风险较为集中,加之项目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以及投资回报率的不稳定性,进一步放大了金融风险。与此同时,金融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专业人才的短缺,也削弱了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身蓝色金融的积极性和动力。现行金融体制下,个别金融机构难以独立承担推动蓝色金融发展的重任,这一状况亟待改观。为加强蓝色金融体系建设,可以鼓励重点沿海省市设立蓝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试验区打造专业的蓝色金融特色银行、建设蓝色金融智库和蓝色债券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专门的蓝色金融事业部以形成多元化、专业化的蓝色金融生态圈,可考虑适度放宽蓝色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在试验区内通过差别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投向于蓝色领域。

图片
三是创建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的产业基金——中国蓝色信托基金。蓝色金融的核心功能定位为将财政性资金作为引导性杠杆,激发和吸引更多的金融性资本投人,其中一种合适的涉及多方利益的模式是设立具有主权性质的国家蓝色信托基金,信托资金的设立与运作宜坚持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其结构应在政策性与商业性资金之间实现有效整合,同时,金融与产业的融合也需有效推进。在信托基金的初始阶段,政府可依托海洋资源税等资金来源出资建立,以此作为启动资本。自正式投入运作之际,基金主要的资金来源开始向市场倾斜,主要表现为蓝碳交易、蓝色债券等市场化融资渠道的运用。信托基金主要投放于可再生能源、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类项目,加强政府海洋引导基金对重大、重点和战略性蓝色项目的支持力度,并且为商业性金融后期介人创造经济激励,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到气候变化减缓和基于海洋生态保护的创新实践中。

图片
四是要发挥多种金融工具的优势——创新蓝色金融产品。为降低蓝色金融领域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多种金融工具应相综合运用。鉴于此,笔者建议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其操作过程中,应当有序推进蓝色信贷、蓝色基金、蓝色债券、蓝色类资产交易、融资租赁及海洋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的实施,并发挥它们之间的整体协同效应,以提高蓝色金融领域的综合效益。同时,为拓展国内蓝色债券市场的发展规模,可考虑发行主权蓝色债券;开展蓝碳的市场化交易,发展蓝色碳汇项目交易和以减碳量远期收益权作为质押的贷款;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以及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工具,助力解决海洋中小企业在投融资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图片
五是强化蓝色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蓝色金融科技实验室。海洋环境风险怎么监测、蓝色生态资产怎么核算等问题只有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才能解决,有必要支持和鼓励不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蓝色金融科技领域,建议成立以蓝色金融科技为主题的实验室,旨在推动金融科技领域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深度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方面利用通过科学研究获取的信息和数据,精准评估蓝色金融风险并且正确决策,利用IFC的绩效标准来管理项目层面环境和社会的风险:另一方面从金融机构内部围绕蓝色贷款项目的风险管理建设一套专门的环境社会管理体系,集中技术力量解决蓝色生态资产核算定价和交易等问题。利用金融科技创新助力蓝色产业升级,促进蓝色经济供给侧改革。


文章来源:节选自《蓝色金融的制度逻辑、最优边界和发展路径》,原刊于《云南社会科学》2025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原出处、作者信息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作者:陈向阳,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