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展望未来,俄罗斯的海权观念发展可能整体呈现四大趋势。
一、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赋能作用
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产业革命前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加速应用于军事领域,国际竞争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智能化战争初现端倪。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俄罗斯海权观念中。在2022年版海洋学说中,俄罗斯强调“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优先活动领域包括:一是增加旨在研究世界海洋、北极和南极的海洋环境、资源和空间状况的复杂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尤其是远征)的数量;二是研究世界海洋资源和空间使用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法律问题;三是在世界海洋进行生态和气候研究,包括对古气候、沉积岩、海冰、南极洲冰川和俄联邦北极地区岛屿、俄联邦海岸和大陆架的研究;四是对现有的和建造符合现代要求和任务规模的新研究船进行现代化改造,包括海洋级多用途研究船,用于海洋科学研究和探索,并配备现代化设备;五是开发用于研究世界海洋的海洋机器人综合体和系统,包括用于监测海洋上层空间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六是开发远程观测方法和手段,包括通过卫星信道传输信息的自主台站、通过卫星和水声信道传输信息的自主自由浮动和潜水综合观测系统;七是在俄罗斯北极和南极站、野外基地调试新一代设备、机械和技术手段;八是发展包括国际组织框架内的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合作;九是消除阻碍世界海洋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行政障碍”。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将进一步强化其海权观的科技内涵,包括在军事上借助新技术提高海军战斗力,改善海上斗争不利局面。
二、在海洋资源问题上更多采取竞争思维
乌克兰危机后的美俄关系以及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急剧转冷。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乌克兰危机波及了世界局势的多个方面。它与1853—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十分类似,那场战争曾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当时和现在一样,几乎整个欧洲都反对俄罗斯。不同强度的战斗行动也不仅局限于克里米亚。”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会更多以竞争视角来看待海洋资源问题。按照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大师亚历山大·温特的观点,国际结构是观念现象,由于社会性的基础是共有知识,这就导致了理念主义对结构的定义即“结构是知识的分配”,或者说“观念是无所不在的”(或者说是几乎无所不在的)。如果这一理论成立,那么俄罗斯未来在处理资源问题时更有可能倾向于竞争思维。
三、更加重视制海权的地位作用
制海权一般是指在战时己方可以自由利用海洋而剥夺对方自由利用海洋的能力。美国学界普遍认为该能力是海权的核心与关键,西方地缘政治理论学说普遍认为没有制海权就没有海权。作为传统陆权大国,俄罗斯历史上不太重视制海权,甚至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更侧重的也是阻止美国海军获得制海权而非自己去夺取制海权。他强调舰队要在更广泛的战略努力范围内执行防御的军事功能,舰队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海基部队影响俄陆地利益,舰队出海是为了追捕“北极星”潜艇,以及“保卫我们的祖国”,而不是为了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就其本质而言,“国家海上威力论”只是把海洋更多地看成是手段而非目的,这是因为当时的苏联经济模式无法形成海军保卫海外利益、海外利益回馈海军建设的良性循环,海洋带来的利益远不及发展海军,因而俄罗斯缺乏夺取和运用制海权的足够动力。因此,尽管俄罗斯曾经战胜过一些海上对手,但英国海军上将乔治·科利尔爵士(Sir George Collier)坚定认为俄罗斯“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海事强国(Maritime Power)”。随着乌克兰危机爆发,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已进入前所未有的敌对状态。一方面俄罗斯海洋资源思维颇具竞争性;另一方面北极冰盖加速融化,这对俄罗斯强化制海权的夺取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从安全角度看,由于北极海域结冰面积不断减少,俄罗斯正在逐渐丧失传统意义上保卫北极沿岸的天然屏障;从经济角度看,北冰洋航道的战略意义空前提高,北极海域制海权关乎俄重大经济发展利益。受其影响,俄罗斯未来海权观念中必将更加重视夺取制海权。
四、进一步提高北极的战略地位
全球变暖条件下,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在的商业价值及蕴含的科考价值等加速显现,已逐步成为众多国家尤其是北极圈国家角力的新边疆。对俄罗斯海军来说,多年冰层的消融和减少增大了北方舰队联合战略司令部责任区内的无冰区域。为此,俄北方舰队在北极地区列装可遂行战斗任务的最新现代化军事技术装备的迫切性在不断提高。但就北方舰队目前拥有的兵力兵器而言,完成上述使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在乌克兰危机之后,美俄在海洋领域的博弈越来越激烈,北极可能会成为北约国家从海上进逼俄罗斯的突破口。再加上俄罗斯认为因北极冰盖融化而价值大大上升的东北航道主要位于其北冰洋大陆架水域,毋庸置疑应该归属于俄罗斯,但美国等国主张该航道所涉及的冰封海域是国际中立水域,应该“利益均沾”,由多国共管、共同使用。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围绕北极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北极在俄海权观念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俄罗斯将更加注重北极方向战略防御。
文章来源:节选自《俄罗斯海权观念发展研究——以俄罗斯海洋学说为视角》,原刊于《国家安全论坛》2025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原出处、作者信息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作者:杨震,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任燕燕,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合作组织司法培训基地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