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的中非海洋渔业合作

发布时间:2017-08-20

  “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至今,已经明确中非海洋渔业合作是中非共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领域和重点任务。中非海洋渔业合作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具体政策应该如何落地有待认真分析。

  中国渔企更关注长期发展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以下简称“毛塔”)地处西部非洲北部,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全国海岸线长约700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那利寒流和赤道暖流交汇处)极适合鱼类繁殖,是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品质最好的三大渔场之一,也是国际渔船捕捞的重点地区。

  目前,在毛塔的中国渔业企业为数众多,仅粉厂就有50余家,主要从事鱼粉加工活动,但规模较大的主要是4家:中国水产集团、上海蒂尔远洋渔业公司、宏东国际(毛塔)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日昇海洋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均位于号称为“经济首都”的努瓦迪布市自贸区内。

  主要企业经营管理趋于规范,发展方式趋于优化。以宏东渔业为例,该企业进入毛塔伊始,便秉承了“一定要合规合法,否则走不远”的理念,认真遵守相关禁渔区等当地法规,在用工形式、用工时间、用工工资、违规员工的处理等方面都比较规范,而且在打造包含捕捞、仓储、水产加工与鱼粉加工、罐头深加工、修造船、海水淡化等全产业链为一体的综合性远洋捕捞基地,发展方式均趋于优化。

  我国大型企业给当地带来更多积极影响。目前,西班牙、土耳其等国渔业企业基本都没有岸上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业务仅是捕鱼,运回欧洲加工,与当地联系较少,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小。而我国大型企业着眼长远,岸上固定资产投资巨大,给当地带来很多积极影响,包括创造众多就业岗位;进行技术转移;为当地政府带来大量收益;为当地配套行业如仓储、运输、贸易、建筑、制砖、商业等带来大量商机;配合当地卫生、水电、交通部门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垃圾清理、外运,电力设施修理维护,道路的改造等,受到当地相关部门好评。

  面临诸多合作问题

  1.当地对外籍渔船的要求趋于严格,企业捕捞成本增加。2015年,在西班牙召开的中毛渔业混合委员会预备会议上毛方表示,入渔政策将调整为按配额制入渔,并要从国家层面大力推进外籍入渔船舶在当地进行陆地投资,对外籍渔船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2016年,毛塔实行的新渔业发展规划规定:一是实行配额政策,每个企业每年可捕配额为该企业2009—2015各年平均捕捞数的65%;二是扩大了禁渔区,只能在C4区(鱼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外捕鱼;三是大幅增加了税收,各种相关税费几乎是以前的两倍(宏东渔业除外)。

  2.当地船员工资要求较高与工作效率低下。毛塔法律规定中国渔业企业必须招聘60%以上的当地员工。但因当地员工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弱,技能较差,使得需要一定技能的岗位不容易找到合适人选,人力资源管理困难。

  3.与当地社区、媒体、其他政党的沟通交流欠缺。在问及企业的公共关系对象时,多数企业的回答是毛塔政府部门,中国驻毛大使馆、经商处,中国医疗队、部分中资企业等,很少涉及当地社区、媒体、社会团体、反对党等。很明显,这种短期化的“关系”思维,虽然看似容易解决问题,一旦执政党出现更替,企业极易陷入被动,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4.难以选择合适的合作方。我国企业刚进入毛塔的时候,由于毛塔政府要求合资、对当地渔场分布与行政机关办事流程等不熟悉,大都选择了与毛方合资的形式(宏东渔业除外)。但因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理念、合作意识了解甚少,企业难以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常常引发后续矛盾。

  共享渔业发展

  在战略上将毛塔作为中非海洋渔业合作的领先示范国家,重点推进。纵观非洲40个沿海国家,几内亚湾、索马里海域等鱼类资源虽丰富,但海盗出没频繁,安全形势严峻。而毛塔是非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地处我国远洋渔业的起始地和最重要的过洋性作业海域,是北非向撒哈拉以南非洲过渡的桥梁,是非洲联盟和阿拉伯联盟两个重要组织的成员国,又是西部非洲鱼类资源最丰富、中非渔业合作基础最为深厚的国家,距离欧盟、北非、中非均较近,辐射范围广,地缘政治意义重大。

  促进大型海洋产业园建设。目前,我国企业正在毛塔首都努瓦克肖特积极筹建集捕捞、渔船修造、码头建设、渔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海洋产业园,我国可在高级政府层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如推动其合作协议获得毛塔议会通过以保障优惠政策的稳定,避免政府换届改选带来的政策变故;鼓励我国沿海地区的渔产品加工、深加工企业转移到该产业园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等。

  加快成立“中国援毛塔海洋渔业技术示范中心”。虽然毛塔渔业资源得天独厚,但是,20世纪90年代的过度捕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毛塔渔业以及中毛渔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宜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尽快在毛塔成立“中国援毛塔海洋渔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鱼苗培育、增殖放流,既可在政府层面释放技术转移的善意,也可为中国企业增加捕捞配额提供砝码,还可为正在筹建的中国大型海洋产业园增加后劲,更可以直接为毛塔增加渔业收入,真正体现大国担当,助力绿色、可持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推进成立“中毛友好渔业职业学校”,助力人才本土化。我国可在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框架下,在努瓦迪布设立“中毛友好渔业职业学校”培训相关人才,助力我国企业实现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的本土化,解决人力资源招聘及管理难题。具体运营可由渔业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来负责。

  推动中毛学者加强交流、沟通与对毛塔的调查研究。目前,由于一手的系统调查研究很少,加上我国企业多轻视与反对党、普通民众的沟通交流,使得企业无从了解当地文化因而要么不敢走进毛塔投资,要么不能妥善应对各种冲突、罢工游行等。因此,有必要资助中毛学者加强对毛塔宗教文化、经营理念、法律法规的调查研究,帮助我国企业更好更快地了解与适应毛里塔尼亚的环境。


  (本文系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非洲研究与中非合作调研项目“中非产能合作的机制与路径研究”(FF201604)的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2006-2017 电话:0532-8203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