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干得怎么样,前景如何,这些都是需要在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深入思考和认真总结的基本问题。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分享三点基本看法。
一、目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带一路”的十年建设实践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一方面,受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其中有些国家政治态度的转变和经济实力的削弱,直接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比较大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面临“一带一路”投资风险防范方面的挑战。胡必亮和刘清杰测算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149个国家的国别风险,并收集整理了中国企业对这149个国家的投资存量,进而得到一个从总体上观察“投资—风险”的四象限散点图(见图1)。
图1 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风险”四象限散点图(2020年)
图1中位于第一象限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有19个,属于投资风险低、同时获得中国企业投资多的国家。截至2020年,中国企业对这19个国家的投资存量占中国企业对14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存量的66.7%。第二象限的国家共有59个,属于国别投资风险低、获得投资量很少的国家,中国企业对这59个国家的投资存量仅占对149个国家投资存量的16%。第三象限的国家共有60个,其国别风险高、所获投资量很少,中国企业对这60个国家的投资存量仅占对149个国家投资存量的8.6%。第四象限的国家有11个,其国别风险高,但中国企业对这些国家的投资量相对较大,11个国家就获得了中国企业对149个国家投资存量的8.7%。由此可见,截至2020年,中国企业对71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位于第三、四象限)的投资(存量)存在比较高的投资风险,其投资存量占中国企业对14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总投资存量的17.3%,尤其是对位于第四象限的11个国家,需要特别做好防范投资风险的各项工作。
此外,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后的今天,各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因此应该对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些战略性布局进行调整,这也是挑战之一,是必须抓紧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前景
学者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前景一直都存在不同看法,有人很不看好,有人充满信心。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笔者对“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第一,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思路是正确的。首先,共建“一带一路”聚焦促发展的主题是正确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次,共建“一带一路”的制度设计也是正确的,因为这个制度设计确定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秉持了开放包容的基本特征、坚持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弘扬了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落实了“五通”内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进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最后,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逻辑也是正确的,即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构建更好的全球互联互通,促进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是可行的。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比较好地满足了中国和参与共建国家及其人民新时代的客观诉求;另一方面,十年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已经对中国和参与共建国家以及国际社会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的改进方向是明确的。总体而言,就是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针对前述现实挑战,需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整战略。站在十年建设新起点,需要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然后制定新的实施规划方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共建“一带一路”不是纯粹的经济发展规划,但促进各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重点目标,因此在规划新的实施战略时,需要做到市场主导、遵守国际规则、广泛参与、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并力争把这些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是抓住重点。从合作方向看,要继续重点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和经贸合作;从合作区域看,东南亚、中亚、中东地区是重点;从国家看,东盟国家、中亚国家、中东国家以及俄罗斯是重点;从行业看,基建、产能、贸易是重点;从项目看,继续抓好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
三是调整结构。主要指调整投资结构,更加注重对一些新领域的投资建设,如绿色低碳、健康卫生、创新创造、智能科技等领域的建设。不仅要有传统基建,也要有新基建;不仅要有传统园区,更要建设绿色园区,等等。
四是防范风险。要做好深入的建设项目可行性调查研究工作,坚持市场导向,严格依法经营,深入融入当地,开展多元合作,正确处理好战略性投资与非战略性投资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力争把“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文章来源:节选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回顾与展望》,原刊于《国际经济评论》2023年第5期
作者:胡必亮,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