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的关键路径

发布时间:2024-10-28

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依托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综合治理能力提升、数智技术融合应用、深远海空间拓展等方面的积累,海洋新质生产力在加快形成,为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提供了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与此同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偏低,海洋传统产业占据压倒性比重,海洋新兴产业增势强劲但占比仍较小等问题,亟须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是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形成的“新引擎”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贯穿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各领域、各环节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伴随海洋科技战略成为主要海洋国家的核心战略之一,各国均持续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涌现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也与海洋深度交叉融合,推动海洋开发向综合化、立体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跃升发展。

我国将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经略海洋的重要内容,推动海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批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与发达海洋国家相比,我国战略性、基础性、颠覆性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原创性和高附加值创新成果较少,核心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问题还比较突出对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形成了明显制约。

关键性技术能否取得整体性、创新性突破,不仅关系到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安全性,也决定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为此,一方面,应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针对制约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卡脖子”技术持续强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另一方面,紧跟全球海洋科技创新趋势,瞄准世界海洋科技前沿,围绕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部署战略力量,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提供坚实载体

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还是海洋未来产业的培育,都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支撑。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应瞄准传统海洋产业“弯道超车”、新兴海洋产业“换道超车”,以及未来海洋产业超前布局谋划的具体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在推动新技术与新旧产业渗透融合中实现海洋产业体系存量“焕新”与增量“换乘”

第一,加快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传统海洋产业在我国海洋产业体系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加快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步骤,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产业主要以“跟随者”角色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即凭借在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嵌入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造成了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局面。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不遗余力地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传统海洋产业的步伐,为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港口航运业、海洋旅游业注入新鲜血液,通过产业基础再造与流程重组、管理理念创新、产品结构转换、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绿色转型、产业数字升级等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让传统海洋产业重新焕发活力,使其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资源利用方式、绿色化与智能化等方面得到持续改善

第二,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海洋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海洋经济发展方向,也是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对海洋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已成为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技术竞争的焦点和我国沿海省份竞相投资建设的重点领域。全球范围内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以海洋药物、医用材料、海洋化妆品、养殖疫苗、农用肥料为核心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加快拓展。各国积极开展海水淡化科技创新布局与产业化应用,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使用海水淡化技术,为约3亿人提供清洁水。

我国以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水淡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等为主要内容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总体占比较低,尚未承担起主导和支柱产业角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要聚焦国家能源安全,积极发展海上风能、海上光伏、海水制氢等清洁能源,推进海上风电基地、海上光伏基地建设,并积极探索海上风能、海洋牧场、海洋能及氢能、海上油气等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海洋综合开发利用模式;二要围绕水资源安全,因地制宜地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支持海岛、沿海城市和工业园区等布局海水淡化工程;三要聚焦核心装备和关键材料国产化,发展海洋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油气装备,以及智能化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海上旅游、海洋新能源等现代海洋装备,做大做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四要聚焦海洋原创新药和高端生物制品开发,探索突破重大科学问题,推动产品和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第三,前瞻性布局未来海洋产业未来海洋产业是指由处于探索期的前沿技术所推动,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有望在未来实现产业化开发并对国民经济形成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但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新兴产业处于探索期的前沿技术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创造性毁灭和“赢者通吃”等基本特征,在带来巨大创新和生产经营风险的同时,也为实现“换道超车”提供了可能。

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全球范围内的未来海洋产业整体处于培育与探索性发展阶段,技术尚不成熟,技术路线尚不确定,主导技术尚未形成,因此在未来海洋产业领域尚未形成全球价值链的绝对主导者,这就为我国实现自主发展和后发赶超,重构全球价值链格局提供了契机此外,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最有可能凭借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开展多元应用场景下的未来海洋产业技术路线探索,并逐步形成对主导技术和主导设计的控制权,进而引领全球价值链发展。从布局方向上来看,结合全球海洋开发所呈现的深水、绿色发展趋势,围绕深海与极地进入、探测、资源开发,以及温差能、波浪能、潮流能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超前部署谋划。

文章来源:节选自《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原刊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作者:于会娟,系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卢宝周,系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大海,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版权所有©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2006-2017 电话:0532-8203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