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岛国对中美构建蓝色伙伴关系竞争的反应

发布时间:2024-11-18

“蓝色”是中、美、太平洋岛国三方在伙伴关系建构中一致强调的共同色,也是三者互动的重要基础,特别是中美两大国均表示支持落实《蓝色太平洋2050战略》,对接岛国优先发展事项,为推动蓝色伙伴关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蓝色伙伴关系框架下,中美均关注诸如气候变化、海洋治理、蓝色经济、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一体化等领域,为岛国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重要外部资源,获得岛国普遍欢迎。然而细究起来,二者在伙伴关系的发展动力、推进方式以及合作领域偏好等方面又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且二者竞争色彩日益浓厚。

面对中美竞争,太平洋岛国不愿卷入地缘政治竞争,在策略选择上也并非“逆来顺受”或“听之任之”,而是在兼收并蓄的同时,坚持战略自主,力图在大国竞争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一、坚持“广交友,不树敌”的外交原则

太平洋岛国普遍秉持“广交友,不树敌”的外交原则,这是基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缘环境、有限实力以及历史经验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已成为岛国各方共识。根据这一政策立场,太平洋岛国希望与所有国家开展合作,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愿意卷入大国纷争,更不希望看到地缘政治争端导致该地区走向军事化的局面。以该地区最大岛国巴新为例,该国与美国签署了防务合作协议,也与中国建立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澳大利亚则是该国最大外援国。再如,斐济既参加了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参加了美国发起的“印太经济框架”。所罗门群岛在与中国签署安全合作框架协议的同时,也欢迎美国重新在该国开设大使馆。该国总理索加瓦雷指出:“我们将始终恪守‘广交友,不树敌’的政策,期待与所有发展伙伴继续保持富有成效的关系。”他在回应外界关于与中国签署安全合作协议的指责时说:“我国与中国达成的双边安全合作协议并没有恶意,也不是秘密计划,而是一个扩大的安全安排,为我们提供了不只是从单个国家获得支持的途径。”“该协议跟我们之前与澳大利亚签署的协议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为了在我们遭受内外安全威胁时,有关国家可以提供安全保护。”所罗门群岛的做法其实是真正践行了“广交友”的外交原则,而且通过多元化合作,还可以避免对某个国家的过度安全依赖,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主权与安全。岛国在与大国为友的过程中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广交友”已成为岛国的普遍做法。

二、坚持对优先发展事项的护持

太平洋岛国的身份特征使其表现出对海洋的天然责任,这也意味着它们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关注要远高于对传统安全问题的关注,将气候变化、海洋治理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作为优先发展事项。南太岛国大多是低海拔岛礁国家,面临着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生存性威胁。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太平洋某些地区的海平面每年上升约4毫米,高于每年3.4毫米的全球平均水平。2023年11月,第52届太平洋岛国论坛发表公报指出,太平洋地区每年有超过5万人因气候和灾害相关事件而流离失所。基里巴斯、图瓦卢和马绍尔群岛等地势低洼的国家最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对气候变化问题尤为关切。《蓝色太平洋2050战略》明确提出,气候变化是该地区安全的最大威胁,希望与伙伴国合作,确保到2050年实现全球零碳排放的目标。然而,美国及其盟友在该地区将主要精力用于阻遏中国,把中国与该地区开展的合作作为安全问题来看待,并以解决安全问题的方式来应对。中资企业在南太地区开展的海底光缆项目经常被美澳等国以安全为由进行干涉,“一带一路”共建和援建项目也经常被美西方政客与媒体污蔑为大而无用的“白象工程”和“债务陷阱”,是对太平洋岛国经济和主权安全的“威胁”。美国及其盟友通过各种泛安全化操作,将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引入地区规范之中,极力夸大该地区面临来自中国的“地缘威胁”,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太平洋岛国对解决优先发展事项的专注力。有学者提出警示,“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为太平洋岛国提供了利用主要外部大国的互补安全利益来推动其议程的机会。但从长远来看,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可能对实现该地区气候变化目标产生反作用”,“日益加剧的太平洋军事化不仅导致地区主义的碎片化、破坏战略中立,而且还会冲击诸如气候变化等地区优先事项”。岛国并不愿意被纳入大国竞争的框架,因为“对于那些正遭受海平面上升威胁的人来说,大国竞争毫无意义,岛国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地缘政治,而是气候变化”,因此,岛国更希望在坚持“广交友”的基础上寻求更大的自主性,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威胁。

三、坚持战略自主性

由于历史因素,太平洋岛国在国防、司法、经济、教育等领域对美澳新等前宗主国存在较大依赖,前宗主国在该地区也具有传统影响优势。在14个太平洋岛国中,11个是英联邦成员,8个使用前宗主国的货币,3个(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与美国缔结了《自由联系协定》,2个(纽埃、库克群岛)与新西兰缔结了《自由联系协定》,只有3个国家(巴新、斐济、汤加)有自己的军队,其余国家的国防基本都需要前宗主国负责或协助。前宗主国是岛国外援的主要来源,有的岛国国家财政收入甚至主要靠外援。但从岛国的角度来看,接受外援并不等于要完全听命于前宗主国,它们更倾向于把这些援助视为前宗主国对此前殖民统治的某种“补偿”,而不是影响其自主性的因素。近年来,在全球治理迅速兴起与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南太地区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太平洋岛国在已有地区组织和机制中的主导权上升,且出现了多个由太平洋岛国主导的新兴地区组织和机制,形成了新的地区认同——“蓝色太平洋”。目前该地区基本形成了以太平洋岛国论坛为代表的一系列涵盖区域与次区域的多层次合作机制,岛国的自主意识日益提升,而发展与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合作又能够增加岛国与前宗主国交往的筹码。但从美国及其盟友近年来的一系列操作来看,它们并不希望失去在南太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组建的“蓝色太平洋伙伴”号称“包容”,但又限定“共享太平洋价值观和目标”的伙伴标准,垄断了选择伙伴的决定权,完全“颠覆了太平洋岛国基于‘广交友’原则而建立起来的既定区域结构”,而且美国还把南太地区纳入其“印太战略”。近年来某些岛国在开展对华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干扰与胁迫,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曾就此抱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仅仅三年多以来,我们受到一连串毫无根据和错位的批评、曲解信息和恐吓,这已经威胁到我们的民主和主权”。对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明确发出了“我们是合作之地,而不是竞争之地”的呼声,明确表达了拒绝卷入大国地缘竞争的立场。

文章来源:节选自《中美在南太地区构建蓝色伙伴关系的模式差异及岛国的反应》,原刊于《当代韩国》2024年第3期

作者:王秋彬,系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唐睿雨,系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


版权所有©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2006-2017 电话:0532-8203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