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治理事关中国式现代化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要求“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边疆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做好边疆工作,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明确阐述了治国与治边之间的关系,强调治边是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条件,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治边战略意义的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边疆观。“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战略思想深刻阐述了兴边与富民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稳边和固边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边疆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边疆地区进入小康社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规模化返贫致贫。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改善边疆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把边疆治理有机融入各方面事业发展。边疆地区各级党组织要对标对表党中央治边精神,并落实到各项规划、法规、政策、项目的具体谋划和实施中。
二、做好边疆工作,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边疆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深刻认识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增强“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共同信念,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六合同风、九州同贯”的大一统思想,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探索新时代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方式和新途径,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一步夯实物质条件,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将边疆地区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纳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边疆地区依托自身条件禀赋,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提升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加强边疆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开放与安全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抵边公路建设,强化边疆地区的科技赋能,借助AI等现代技术手段稳边固边,提高卫国戍边整体能力。
三、做好边疆工作,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强化理论支撑。加强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将中国边疆学作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加以构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深化边疆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出更多具有影响力、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例如,我们要深入研究如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视野下推进边疆治理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又如,研究如何以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来发展边疆地区;如何发挥边疆地区沿海、沿边等优势,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如何进行陆海统筹,落实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陆疆、海疆建设不可偏废,但问题在于如何从学理上将陆海统筹问题讲清楚,给出能够实际运行的、可操作性强的陆海统筹方案。运用好边疆研究成果,讲好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故事。美西方在涉疆、涉藏、涉海、涉港和涉台等问题上频频发难,抹黑中国,学术界如何拿出学理性强、针对性强的学术成果抵御美西方的抹黑,是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思考与躬身实践的。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过硬的边疆治理研究队伍。目前,我国边疆研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涉边研究机构与国家战略需求不成比例,需要进一步壮大队伍、凝聚力量。同时,逐步将中国边疆学建设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在相关高校设立中国边疆学博士点、硕士点,培养中国边疆学研究队伍。
来源:原刊于《中国民族》2025年第3期
作者:邢广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