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海洋战略思想

发布者:陶晓玲发布时间:2018-12-27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航海传统,蔚蓝的海洋意识激励着中国人对振兴海洋孜孜不倦地探索与追求,从林则徐、魏源、郑观应到梁启超、孙中山,一直在睁眼看世界,寻求海洋振兴之路。然而,从明代跌落的海洋事业一蹶不振,导致“舰毁海防溃,国破山河碎”的局面。抚今追昔,我们不由得深深敬佩毛泽东的远见卓识。

毛泽东是一位博古通今的战略家、思想家、政治家、领袖,也是一位具有崇高精神、高贵人格的爱国者,他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坚持自力更生建设国防。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不想成为任何国家的经济附庸,在关系国家长远利益的问题上,他把国家利益摆在意识形态之上。

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发生了“紫石英”号事件的插曲。英国军舰闯入战区,干扰我渡江行动,并炮击我军阵地,造成人员伤亡,遂被我炮火击伤,搁浅在长江。当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要求英国政府“立即派两艘航空母舰去远东,对中国实行武力报复”。英国首相艾德礼在议会中也宣称:“英国军舰有合法权利在长江行驶。”毛泽东亲自起草《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严正指出:“长江是中国的内河,你们英国人有什么权利将军舰开进来?没有这种权利。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并且要求外国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项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那么中国的领海在哪儿?它的范围有多大?由此毛泽东强烈感觉到:为了坚守海洋国门,必须首先弄清楚国家的“海洋国门”的位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必须结束有海无防的历史,要把中国的领海主权管起来”。

1958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与著名的法学家、曾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的倪徵日奥大法官和时任外交部长助理的乔冠华商谈领海的划定问题。接着,毛泽东两次召集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和新任总参谋长黄克诚、作战部长雷英夫以及乔冠华、刘泽荣、周鲠生召开会议。雷英夫汇报了领海线论证过程和采用12海里领海制的建议。时任外交部顾问的刘泽荣和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周鲠生两位老专家,主张沿用民国时期当局颁布过的3海里领海制。

毛泽东从中国的经济、安全利益出发,并考虑到当时我国海岸火炮有效射程在12海里以上,最后确定采用12海里的领海宽度。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正式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从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了12海里宽度的主权海域。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中国领土上不能有外国军事基地。”新中国成立才三个多月,毛泽东冒着严寒出访苏联,以解决旅顺苏联海军基地等历史问题。毛泽东对主权问题寸步不让,经过中苏双方1950年、1952年、1954年三次谈判,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以及大连的协定》,苏联终于将旅顺口海军基地等全部归还中国。1955年5月31日,苏联军队全部完成移交和撤离事务。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谈判,可以说打了一个捍卫主权的胜仗。1958年,苏联以“苏共中央”名义、由赫鲁晓夫亲自出面,先后向中国提出“共同建设用于潜艇舰队水下通信的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共同潜艇舰队的建议”。毛泽东为此当场拂袖断然拒绝,严正指出:“中国不能在境内搞变相的外国军事基地!”面对赫鲁晓夫“苏联决定撤走所有援华专家”的最后威胁,毛泽东心中燃起了中华民族的强烈自尊心,长波电台中国自己搞,远洋舰队中国自己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坚定地走自力更生建设海军的方针。

毛泽东在战争硝烟中一直关注着海洋,他以“中国是世界一部分”的大格局、大视野筹划中国革命,中国不仅要站起来,更要以一个大国的地位屹立在世界上;中国革命斗争,不只是同蒋介石较量,更是与企图扼杀中国革命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博弈。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选择突破口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链”,是重要而迫切的战略问题。他决定将香港“维持现状”,对“发展海外关系、从事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后来归纳为“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八字方针。正是这种前瞻的崇论宏议,取得了英国率先承认新中国,最终实现香港的“平稳交接”,成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典范。

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毛泽东作为开国主席,他将发展海洋事业,建设强大海军,维护国家主权、抗击外国侵略列为重要国家战略。他从中国历史教训、海洋上面临的形势和将来融合于国际社会出发,逐步形成了建设“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的海洋战略思想。

1954年,毛泽东同志视察海军舰艇部队

“海上长城”本质上是一种随着国家海洋权益在海洋上延伸而变动的“利益边疆”。“海上铁路”是组成强大的海上综合力量,支撑国家的开放战略。建设“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既要捍卫国家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不受侵犯,还要与各国共享海洋资源、共同管理海洋,创建“和谐海洋”。

中国走向海洋,必然会同一些国家在海洋上碰撞,而海上博弈的关键是海军。所以,毛泽东把建设强大海军置于突出的地位。他亲自在渡江战役中创建海军,赋予其战略军种地位,制定海军建设方针,重视发展核潜艇等战略威慑力量。今日中国海军已经展示在世界大洋,彰显毛泽东海洋战略思想的成功运用。

毛泽东多次视察造船厂、港口,听取交通部汇报。当得知中国的运输能力仅占外贸运输的8%时,他感叹地说:“这表明我们很穷,表明了我们和世界的差距,表明发展中国远洋事业的紧迫感,中国应当逐步发展到一两千万吨的远洋队伍。”

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造的“跃进”号万吨轮在东海触礁沉没,毛泽东鼓励海军驶进公海调查,“干海军就不要怕风浪,一定要到大海里去锻炼。”1969年,他批准《建造远洋综合测量船的实施方案》,准备太平洋发射火箭全程试验。现在“远望”号航天测控船挺进三大洋,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1971年,毛泽东主席批准“红旗”轮开辟“中国——智利”太平洋上最远的新航线,该航线为我国开拓南极科学考察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毛泽东的海洋战略思想指引下,中国实现了海洋繁荣,海军发展,彼此促进,良性互动,中国海洋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

文章来源:海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