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形势评析》课程第七讲 杨力: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问题与实践

发布者:陶晓玲发布时间:2018-12-26

12月21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设的海洋通识教育课《海洋形势评析》第七讲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6316开讲。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员、中心研究员杨力为听课师生带来题为《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问题与实践》的专题授课。

杨力老师授课现场

杨力老师先后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边界海洋事务司从事海洋法和南海、东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曾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职,曾参加我国大量双边、多边谈判、磋商和重大事件处理,参与多项政策与法律,特别是海洋法的研究工作。在这场专题授课中,杨力老师阐述了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就如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同听课师生交流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杨力老师授课现场

杨老师谈到,“规则”是海洋权益的关键词,即海洋权益的产生来源于人类海洋活动的增加所推动的规则定制及其发展。他提到,二战以前,海洋规则是以格劳修斯为代表的海洋自由论,海洋被强国瓜分,二战以后规则制定就成为了各国争夺海洋权益的最主要手段。杨老师梳理了战后海洋规则发展演变的脉络,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中不同阵营之间激烈的利益博弈,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海洋权益具有的派生性、多样性和相对性特点。考虑到这门课的通识教育性质,杨老师为大家明晰了领海、领海基线、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无害通过权等海洋法名词,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国海洋权益。

杨老师随后介绍了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实践,包括维护岛礁主权、推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维护和平稳定、促进海上合作的内容。他谈到,为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地区规则,如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和制定,推进海洋的共同开发与合作。

课程最后,杨老师和学生们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这一问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讨论和辩论。小组成员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各自的论点、论据,各抒己见,引发了听课师生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李凤岐老师进行评议

本次课程邀请到的评议人是李凤岐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工作者,李老师虽已年过八旬,依然心系我国的海洋事业,也是《海洋形势评析》课程最认真的“旁听学生”。李老师从整体上高度评价了中心开设的这门课程,他认为课程具有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课程设置新颖,定位比较高;二是授课专家理论造诣高,实践经验丰富,授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三是内容形式新,不仅仅是专家讲,学生也参与讨论;四是听众广泛,不仅包括60名选课学生,各个学院的老师、非选课学生也经常来听课。最后,李老师鼓励学生们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要有自己的突破,也希望《海洋形势评析》第二期也能继续推进。

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提问

据悉,本次课程是在海大教室上的最后一讲。课程第八讲的主题是《我国深海勘查态势及深海探测技术现状》,届时中心将组织选课学生赴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现场授课,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多维度认识海洋、关心海洋。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

下期课程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