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乐文化——论金枪鱼的自我修养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19-10-22


金枪鱼最广为人知的除了价格,便是它的美味了。丰腴肥美,入口即化,甘甜清淡、香气浓郁、层次丰富、柔嫩鲜美……老饕餮们一直对此念念不忘,流连忘返。领略一下?


                          金枪鱼身体部位划分图

  

金枪鱼三兄弟”——大肥、中肥、赤身,看起来普普通通,完全没有被激起食欲。

  


大肥分为蛇腹和霜降(从上到下)

  


中肥

  



   赤身


  

日本的金枪鱼是很便宜的,没人要的,随便捡的。前提是你活在江户时代(1603-1867年)之前。

  

日本食用金枪鱼的历史十分悠久,金枪鱼的鱼骨最早出土自绳文时代(公元前12000年-公元前300年)的贝冢,但是在江户时代后期之前,由于种种原因,金枪鱼被认为是下品鱼,价格十分低廉。其中的原因包括并不限定于,保鲜技术不够,鱼肉又容易变质,这鱼好难吃,没人喜欢;金枪鱼的日本名“シビ”的发音与“死日”一样(后改名为まぐろ),听起来就不吉利,这鱼犯忌讳,没人喜欢;日本长期实行肉食禁令,人们口味寡淡,这鱼太油腻,没人喜欢。


后来,在1871年明治天皇日本推行“肉食解禁”之后,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口味不再那么寡淡,牛肉等富含脂肪的食材开始流行起来。不过,在昭和时代(1926年-1989年)以前,金枪鱼最让后世珍爱的“ トロ(腹肉)”常常被视为废物丢掉。直到二战后,随着远洋捕捞技术、超低温冷冻技术和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金枪鱼才开始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并逐步成为日本鱼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咸鱼终于翻身了,撒花庆祝一下。

  

那么被众多美食家奉为极品美食的金枪鱼,是凭什么获得如此殊荣?


金枪鱼拥有横跨几个大洋的游泳场,喜欢运动,昼夜不停地进行游泳锻炼,还经历过风浪的洗礼,肌肉富有弹性,鲜美紧致。生活在海水中,盐度较高,有机杂质含量低(近海除外),水体中的鱼腥藻、放线菌等产生土腥素的微生物少,因此,金枪鱼没有土腥味,同时鱼肉中富含呈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这些是鱼肉鲜甜甘美的源头。通常来说,海水盐度越高,鱼肉越鲜美。最重要的一点,肌肉中含有大量的肌红蛋白,这赋予了金枪鱼肉与众不同的暗红色泽和独特风味的香气。听起来和牛肉有点像,牛肉也富含肌红蛋白,也是一种红肉。


尽管金枪鱼已经了结束叱咤风云的一生,血液停止了流动,但细胞其实仍然活着,不断进行代谢,代谢产物(以酸性物质为主)却不能及时排出,淤积在肌肉组织附近。但是因为没有新鲜血液所带来的氧气,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糖原产生乳酸,加剧了酸性物质的积累。当pH值降到某一特定的值,即达到肌肉蛋白的等电点(此点时蛋白溶解度最小),这时候肌肉蛋白大量凝固,宏观上的表现为发硬,发紧。这个阶段的肉,肌纤维粗硬,没有弹性,可谓又老又硬,难以入口。


时间进一步推移,细胞开始崩解,含有的蛋白酶开始产生作用,分解肌肉蛋白。蛋白质的长链会断开变成几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或者单个氨基酸。而这些多肽就是肉类“鲜香”的化学基础,能使肌肉组织重新变软,有弹性。同时伴随的还有肌肉表面蛋白会由于氧化等作用形成一层膜,以此来阻止细菌入侵。


这个时候的鱼肉已经便是绝大多数人能够享受到的美味了。

  

目前国内做金枪鱼干式熟成的基本没有。

  

一是品质优良的设备难以获得,不仅仅是保持温度湿度,还要过滤消毒通风等,得从国外进口。

  

二是熟成技术复杂,分割取送都要求全程无菌操作,每块肉由于大小、部位、放置位置、冷冻时间等因素的不同,没有标准的熟成时间,只能凭经验和外观判断。

  

三是成本太高,周转时间长,金枪鱼本身就属于名贵食材,一块鱼肉熟成可能要经过十几二十天,不仅损失水分,可见的表层也要全部切掉,一旦处理不好,损失的可能不是一块两块,而是整个熟成柜子里所有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