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一年来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工作回顾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19-12-17

  因海而兴,向海而生,海洋是青岛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

  今年年初,青岛市进行机构改革,组建海洋发展局,主要负责统筹推进海洋事业发展、海洋资源管理、渔业渔政管理等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经略海洋的高度重视。日前,在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青岛首次企业家满意指数调查中,市海洋发展局位居全市市直部门第一名。

  立足新定位,承担新使命,市海洋发展局全力担当好时代赋予的三个“新角色”,在全市“海洋攻势”行动中迈出了砥砺奋进的铿锵步伐。


  全力当好“海洋攻势”主力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青岛的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在海洋,最大空间在海洋,最大动能也在海洋。市海洋发展局致力于把海洋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搭链条、扩就业、稳增长,为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担当主力军。

  全面细化“海洋攻势”攻坚任务。组织实施6场硬仗,分解细化128项攻坚任务,实行清单管理,每月调度,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为精准分析谋划海洋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开展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试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两个项目均被列为国家唯一试点。重新认定全市涉海单位近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0家。

  聚力搭建海洋优势产业链条。实地调研走访93家企业,召开50多场座谈会,梳理出青岛市应大力发展的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水综合利用、现代海洋渔业等6大产业集群,组建产业联盟,整合聚链发展,并全力推进180个涉海重点建设项目。

  加快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6家海洋科研机构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推动“科研+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组织对接活动21次,28家单位获批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全市海洋科研创新平台达到132个。1至10月完成涉海技术交易557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4亿元,同比上涨98%。

  不断深化海洋对外合作交流。着力扩大“海洋朋友圈”,构建深度对话合作的平台,组织举办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青岛“海洋·发展”大会等10多个海洋高端展会落地青岛,与6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交流,以会为媒,以展招商。前三季度,海洋领域新签项目62个,总投资额1208亿元,海洋产业投资额增长31%,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5.7个百分点。

  

  全力当好“海上粮仓施工队,让市民吃上绿色海洋食品

  

  海洋是重要的蛋白质资源宝库,为百姓餐桌提供了大约20%的动物蛋白。市海洋发展局致力于建设繁荣富足、环境友好的海上粮仓,让市民吃上更多绿色、安全、放心的海洋食品。

  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渔业发展能力。制定出台了《青岛市现代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攻坚方案》《青岛市新渔业发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12亿元,建设国家绿色养殖先行区、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新型渔港经济区。

  创新养殖项目应对休渔期市场需求。创新实施“南鱼北养+灯光诱饵”接力养殖项目,通过“野生”模式放养大黄鱼等新鱼种,新增海产品26万公斤,渔民产出效益提升4倍。国内首个海上三文鱼大型智能养殖项目投产,可年产三文鱼150万公斤。满足了市民在休渔期对鲜活、高端鱼类市场的需求。

  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增加深海水产供给。全市远洋作业渔船达139艘,作业区域遍布四大洋,全年可为青岛市增加金枪鱼、鱿鱼等10万吨优质深海水产品供给。

  兴建生态型海洋牧场修复近海生物资源。建设生态型海洋牧场20处,10处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国1/9,在近海放流鱼虾15.6亿单位,创历年新高。第二次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市成功举行。

  严格伏季休渔管理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实施史上最严的伏季休渔管理,建立24小时动态监控机制,组织“海查、陆巡、港封”,清缴“地笼网”3万多套,查处违规渔船631艘,是上年的3倍多,为历年最高。

  保障政策到位让渔民生产更有保障。全年给3400艘渔船发放油价补贴资金8000万元,给近2000艘远海捕捞船配备安全救助通信终端,保障3万多渔民海上生产安全。大力实施政策性渔业保险,渔民人均保额达60万元,指标全国领先。

  

  全力当好“最美海岸守护者,营造良好亲海空间

  

  800多公里蜿蜒旖旎的海岸线是青岛最美的标记,市海洋发展局致力于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打好四场战役为市民营造了良好亲海空间。

  打好浒苔灾害处置“阻击战”。今年青岛市海域浒苔覆盖面积为去年的6倍。青岛市尽最大能力加强海上拦截、打捞,用最早时间和最快速度加强岸上清理,用最大努力减少对城市运行的影响,市区前海一线清捞海上浒苔14.6万吨,是去年的4倍,实现浒苔到岸量最小的处置目标,很多市民说“今年来青岛的浒苔明显少了”。

  打好海域利用管控“攻坚战”。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申请受理。集中力量化解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取消和核减填海项目23个,减少填海面积388公顷。全面组织违法围填海案件整改,强制拆除占海设施22处。

  打好岸线整治修复“阵地战”。把最好的岸线还给自然,把最美的海景留给市民,实施“蓝色海湾”岸线整治、“退养还海”养殖清理、“南红北柳”湿地修复、“生态岛礁”海岛保护等四大工程,今年获国家支持资金2.54亿元,大公岛整治修复示范项目完工,全市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10公里,自然岸线保有率实现不低于40%的目标。

  打好胶州湾守护“保卫战”。实施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综合治理,胶州湾优良水质面积73.7%,比5年前提高16.3个百分点,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

  

  海洋发展工作,期待迈上新台阶

  

  倾听百姓呼声,解决百姓难题,市海洋发展局年内办理政务热线等市民诉求和问题703个,加强休渔管理、加大渔船燃油补助,使许多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解决。为让企业少跑腿、不出门,就能办成事,涉海行政许可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提升80%,为全国最短。

  不忘初心,展望未来。2019年岁末,市海洋发展局已经为来年的“海洋攻势”勾画了新的蓝图。围绕“向海图强”,梳理和构建海洋科教文化名城、海洋产业名城、海洋生态名城“四梁八柱”,搭平台、补链条、增产能、扩就业,争建国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围绕“依海谋兴”,发起渔业发展新浪潮,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海产品。围绕“凭海共美”,强化海陆统筹、协同监管力度,协调国家开展浒苔源头治理,力争使困扰青岛市十多年的浒苔灾害源头治理取得明显成果。

  

 

   文章来源于:青岛蓝色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