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图们江区域海洋经济合作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0-07-16

  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正式启动,预示着图们江区域向海而兴的大幕隆重拉开。

  一、新时代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内涵解读

  作为海洋经济2.0版的蓝色经济,是对传统海洋经济概念的发展和提升,泛指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需求出发,以海岸带空间为基本载体,统筹临海经济、涉海经济与海洋经济发展,以海洋资源开发为基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特色,以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为前提,以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为手段的综合型海洋经济。蓝色经济强调的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协调、海洋环境治理、海洋开放合作、海陆统筹共享等理念,与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所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

  海洋资源环境的空间属性使得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成为人类区域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而海洋的全球连通性、边界开放性和资源流动性,更是繁荣了围绕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合作并促进其合作区域空间类型趋向多元化,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如何将新发展理念渗入到区域海洋经济活动的合作体系之中,确需科学辨识全球历史经验并认真研判珲春地缘特征。

  二、区域性海洋经济合作的历史与现实经验

  从区域经济地理视角纵观全球人类发展历史,早期人类文明大多是沿河流域近海或向海文明,走向海洋推动了内陆与沿海地区以及不同大陆跨海交往与发展,区域性海洋经济发展成为带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上古时期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优越的自然禀赋与陆海通衢的区位造就了苏美尔至巴比伦的灿烂文明,其下游流域与印度次大陆文明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古埃及得益于尼罗河由南向北顺流和自北向南盛行风向的自然优势,较早开展了非洲内陆流域与东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海洋经济贸易交流。

  中世纪位于欧洲波河平原下游的威尼斯王国,通过拓展亚得里亚海与爱琴海贸易路线而成为同时期冲破“布罗代尔钟罩”的发展典范。17世纪中期位于莱茵河口的荷兰借助优越的陆海交通枢纽位置和接续的业态创新而成为全球海洋经济集聚区,形成了莱茵河流域中上游内陆工业城市群与流域外全球经济深度分工的开放发展格局。19世纪以来莱茵河开启国际自由航行业务,强化了现代欧洲内陆跨流域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21世纪以来该区域不断强化陆海一体化的国际流域治理体系,保障了流域及近海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图们江区域海洋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创新海洋经济合作机制。图们江流域区域开发与合作的现实进展,充分证明了区域开发与合作机制创新的至关重要性,也打破了传统区域经济思维“中心—外围地”关于边境地区发展的所谓常规。要充分注重多地缘经济体海洋经济合作框架体系设计和多主体协同自主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并通过阶段性实践进行动态调整和改进。

  协调海洋经济合作利益。作为国际合作直接主体的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在海洋环境空间禀赋、海洋资源开发取向、海洋经济开发能力、海洋经济成果需求等诸多方面可彼此通过不断协调和自我反馈加以调整,寻找三国之间稳定的海洋经济发展共同利益公约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双方和多方合作的项目群及重点工程。

  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环境。图们江流域及日本海(东海)海域有着西北太平洋沿岸及近海特殊的海陆一体化复合生态系统,溯源、洄游、过境水生生物种群与海陆生态种群及生境形成脆弱平衡,任何可能的过度开发或将导致区域海洋或海陆复合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需要系统考虑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与流域、沿海、近海海域生态环境一体化养护,制定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海洋空间生态保护专题规划。

  开放海陆经济合作网络。首先,认真研究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与长吉图空间发展战略的深度对接,形成海洋经济区与内陆经济带的互动。其次,鼓励参与俄朝沿海港口群及物流、商贸园区建设,提供沿海及近海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支持服务。第三,积极承接东北亚及日本海(东海)海洋合作与开发领域的论坛或会展活动。第四,积极参与东亚海(PEMSEA)国际海洋开发与合作活动,提升在亚洲海洋合作领域的地位。第五,积极参与东北亚经北极西北航道通航欧洲及开展极地沿海运输的有关活动。

  共享海洋经济合作成果。首先,注重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的多利益相关者参与以及阶段性成果分享,前期需要注意各参与主体的地位平等性和公正性,保持示范区建设过程的程序合理、渠道透明和意见反馈及时。其次,注重强化示范区建设的社会公众知情权和参与度,通过规范化宣传和透明化网络信息展示示范区规划及实施进展。第三,继续发扬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问题的学术研究与交流优良传统,深度挖掘和超前探讨示范区建设机理与路径,塑造新时代海洋经济合作的新典范。


文章来源:原刊于《吉林日报》2020-07-03

作者:刘曙光,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洋战略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