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等:“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1-02-05

        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国际合作范围持续扩大,合作对象由亚欧大陆、非洲国家推向拉美加勒比地区及南太平洋地区,共建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事业;“五通建设成效显著,“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中马友谊大桥、亚吉铁路、瓜达尔港以及卡洛特水电站等诸多项目已落地生根,务实合作已开始向制造业和服务业推进。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贸易和投资的显著增长,2013年至2018年累计超过6万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额、900多亿美元的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金额、覆盖40多个国家的大规模国际产能合作,为沿线国家创造了30万个就业岗位,带来发展平台和通道,更使得一带一路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源,2040年前带来世界GDP每年约7.1万亿美元的增长。

        随着建设进程的向前推进,“一带一路面临更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治理转型的时间跨度明显拉长,中美战略博弈空前复杂激烈。美国推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国际秩序,四处挑起经贸摩擦,干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损害全球经贸秩序,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若美国实质性的推动中美脱钩”,迫使相关国家选边站队,将对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贸合作带来明显冲击,中国加强和改善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有一定质疑,且集中指向某些特定问题,比如认为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的对外援助计划,是中国凭借经济资源在沿线国家划定势力范围;担心项目缺乏透明性和可持续性,会令共建国陷入债务危机;批评项目破坏沿线环境,转移污染和过剩产能;忧虑与中国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将会面临来自中国的贸易冲击,等等。无论是因偏见而刻意歪曲,还是因沟通不畅而产生误解,这些负面舆论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阻力。此外,世界银行、汇丰银行等机构对中国在东南亚、非洲等地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后指出,中方在融资渠道、保护环境、提升透明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当地居民沟通等方面存在不足,如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影响一带一路共建项目的进程与质量,甚至直接影响其落地效果。

“        一带一路建设在新阶段确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是中国因应国际环境变化、外界质疑误判,并及时解决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主动选择,将使一带一路建设更具可持续性。一带一路是一个综合、系统、全方位合作的高效平台,高质量建设的内涵也应全面、整体、综合的进行剖析。其一是指发展愿景的高质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已由起初的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提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平台”,“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其主旨是为全球治理奉献中国理念,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结,共同应对各类挑战。其二是指合作路径的高质量。既要推进海陆空网的硬联通”,又要加强各个层面的战略对接。这不仅包括与沿线国家的对接,也包括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对接;不仅是指发展战略的对接,也包括产业企业对接、规则标准对接互认,以及专业领域的对接合作。三是指建设方式的高质量。高质量建设就是要从宏大的框架结构向企业、规则、人才、文化等微观领域聚焦,且在共建过程中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可持续等理念,致力于实现多方利益最大化。高质量建设仍强调发展导向”,但更注重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愿景,“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为此,新阶段一带一路要继续扩大朋友圈”,将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机制化实体化,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与合作平台,推动经济发展水平各异、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紧密合作,依其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分工,完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促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合力。推进环境、融资、财政、项目、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一带一路自身的持续性发展是其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前提。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首要任务仍是解决发展中地区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要着手细化规则、提升实效,打造一批综合效益好、有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项目。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自然延伸,能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使中国西部地区从对外开放的后卫变成前锋”,20198,中国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对未来51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是将中国腹地与一带一路联通、推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并形成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使中国能更好地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东部地区可以加速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区域经济结构将朝更为平衡的方向调整。


文章来源:节选自《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路径选择》,原刊于《现代国际关系》201910

作者:王凯,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倪建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