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局下中国陆海统筹战略的原则解读及未来展望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1-09-13

通过对陆海统筹内涵的剖析、战略抉择依据的论证,从中可以归纳出陆海统筹战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便从多维度加深对陆海统筹的理解,从全方位审时陆海统筹的战略价值。

一、原则解读陆海统筹是中国特色海洋崛起之路

通过对陆海统筹内涵的剖析、战略抉择依据的论证,从中可以归纳出陆海统筹战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便从多维度加深对陆海统筹的理解,从全方位审时陆海统筹的战略价值。

发展性原则陆海统筹体现出发展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战略抉择具有发展性,陆海统筹是立足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三方面而作出的正确抉择。第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注重陆权或只注重海权都无法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必须将海权与陆权在全局调控中统一整合起来;第二,当前世情与国情反映出了实施陆海统筹迫在眉睫的事实,唯有抓住机遇、及时决策、保持战略定力,才能在立足陆地、开发海洋的联动中实现国家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第三,陆海统筹坚持“实现阶段性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不仅立足现状,还着眼未来,推动国家未来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其次战略目标是追求陆地、海洋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陆海统筹所要实现的发展是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以海陆一体化开发与发展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统一建设。

整体性原则陆海统筹体现出了整体性的要求在于正确处理多种关系,从整体着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全局的最优化。“海陆统筹与其它五个统筹是互为补充、互相完善、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一体化关系。没有其它五个统筹,就谈不上海陆统筹;没有海陆统筹,其它五个统筹都会显得不完整。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木桶。”可以说实施陆海统筹的过程也是贯彻“五个统筹”的过程。陆海统筹实行沿海城市、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内陆三者之间的联动,以点带轴、轴带面,能够有效促进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更好地“统筹区域发展”;区域间各种资源的互动也有助于提高解决“三农”问题效率,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伴随海洋各方面的开发,也能有效吸纳众多劳动力,打造新的就业增长点,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海洋污染的源头就在于陆地污染,海、陆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陆海统筹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而更好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海洋所具有的开放性为中国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实施陆海统筹的重要战略,更好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因此陆海统筹坚持系统整体原则,兼顾各个系统并加以协调,以求促进中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整体的、根本的、长足的发展。

和合性原则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没有走西方海权强国“扩张性、掠夺性”崛起的老路,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权发展道路,陆海统筹战略就体现了中国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目标。”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议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且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经济上谋求合作共赢、政治和安全上谋求和平安全、文化上谋求包容互鉴、生态上谋求清洁美丽”的世界海洋秩序,即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实现和平发展,倡导建设“和谐海洋”、“和谐世界”。因此中国以陆海统筹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主张“以均衡协调可持续为目的,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以和谐合作为原则,构建中国国家整体战略。”来助力中国和平崛起。

人本性原则陆海统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判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陆海统筹兼顾东中西三者的区域协调发展,兼顾不同地区的利益分配与利益平衡问题,兼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致力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整个社会比较协调地发展,而发展成果都是由人民共享,即最终归宿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海陆统筹坚持以人为本,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发展、促发展。

二、未来展望促进陆海统筹更好落实的条件

实施陆海统筹是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部署,具体落实还需要各行各业乃至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与持续推进,在切实实施陆海统筹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全体民众对海陆和谐的意识认同和国家切实可行的统一规划与政策引导这两方面是促进陆海统筹更好落实的基础与保障。

社会意识上的认同首先中国传统海陆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积极因素。中华民族骨子里就带有“天下为公”、“达则兼济天下”的世界胸怀与担当以及“协和万邦”的地缘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开放包容的海陆观念指导我们以和平的、合作共赢的方式走陆海统筹的和平崛起道路。其次中国“重陆轻海”思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海洋观念和意识还未深入人心。海洋意识是一个濒海民族的灵魂,海洋观念薄弱的国家无法对海洋开发进行机敏的、前瞻的预判,因此提高和强化国民海洋意识是制定及贯彻国家海洋战略的思想基础与必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海陆文化,又要不断提高海洋的国土意识、价值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健康意识,做到心中有海、心中爱海才能知海懂海,进而用海护海,从而使整个社会对实施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有强烈的认知感、责任感,并形成推动实施陆海统筹的强大合力。

国家战略上的规划陆海统筹作为一项服务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政策,其具体实施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统一组织、统一步调。”首先国家层面上应“将海洋开发与整治纳入全国国土规划体系之中”。在2017年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涉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三大战略’落实”、“开展海岸带和海岛综合治理”等,仅覆盖到了靠海的陆地区域,并未充分体现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重要性。因此加强海洋空间、陆地空间规划的顶层规划,是实施陆海统筹、实现“海陆一张图”的重要基础。其次制定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科技、法律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体制机制,政府积极发挥在其中的主导引领作用,形成有效促进海陆衔接、落实陆海统筹的长效机制。

陆海统筹为解决海陆均衡发展的矛盾、实现国家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强而不霸”的海洋强国目标提供了新思路,是将海陆兼备这一地缘政治的劣势转化为优势的最佳配置,是实现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最优配置,是事关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战略。对陆海统筹内蕴的战略含义、战略价值、战略依据、战略原则进行多维度、全方位分析,加强对其理论上的认知与理解,是国家和全体人民实施海陆统筹的必要基础和有效助力。当然陆海统筹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目标任务,仅有理论支撑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摸索出其有效运行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规律。


文章来源:《百年变局下中国陆海统筹战略的理路与思考》,原刊于《中国发展》2021年01期

作者:刘叶美,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殷昭鲁,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