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优势
图们江发源于中国长白山主峰东麓,流经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朝边界,最终于珲春市距图们江入海口仅15公里的防川村出境,汇入日本海,图们江也因此成为中国内陆通向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该流域位于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个国家的接壤地带,向内可连接中国东北腹地,向外可通达俄、朝、日、韩,远至太平洋沿岸各国港口,处东北亚经济中心地带,具有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巨大战略投资价值。从地理区位上来看,中国图们江区域是东北亚陆海空联运的交通枢纽地带,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朝四国经济贸易走廊向北向西开放的重要交通节点,也是中国距离北极国际航线最近的货运起点,比起从中国东部部分沿海港口到达北极东北亚主航道的国际航运交汇点距离还节省近1/3的货运航程。
2. 政策优势
①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界河渔业经贸合作提供新动力
国家为了建立图们江区域内稳定持久的安全保障和经济联系,扭转对抗思维,建立互信互助的区域经济命运共同体,不断追求共同拟定和改进区域合作协调性发展的新方案,使得该区域国际化合作研究和开发工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进一步加快融入海洋的步伐。图们江界河渔业发展形态将呈现多样化趋势进展,国际有效互动推进区域内涉渔企业整合,共同探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领域、开创新起点。
②国家为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沿边地区的区域发展新战略
为全面深化改革,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重点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改革策略,蹄疾步稳地探索推进沿边经济改革发展。在图们江沿边区域分别规划设立了边境国际经济科技合作区、沿边国际进出口贸易加工区和沿边国际互市贸易区,在政策推进、资金补给、税收减免、进出口通关便利等方面给予了诸多保障和优惠。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双边、多边、次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政策赋予了图们江区域改革和开发对外开放先导区“先行先试”权利,图们江可借改革开放之东风着重发展界河渔业,积极应对挑战,实现渔业经济蓬勃发展。
3. 渔业经验优势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后与俄、朝商议协定了界河联运航行的章程,三国合作开辟了多条陆海联运航线,实现了中国首次“借港出海”,在图们江区域大力发展渔业经济。联运航线的开通和渔业贸易为图们江区域的界河渔业奠定基础,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该区域用于渔业养殖、培育的水域开发程度广,有众多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鱼类池塘,可用于饲养鱼、蟹的水稻田上百万亩,各鱼类水域中可见水生植物种类数量相对较多,浮游生物的数量较大,生态环境良好,天然饵料丰富,为渔业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水域可养殖种类较多,吉林省便可以同时进行捕鱼养殖的渔业品种就近百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历史悠久的养殖技术,在引进新技术,培养新品种的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时期也能保障水平和效率。在发展后期,图们江所在省渔业局成立研究组研讨出专门性的渔业安全保障措施,贯彻落实开展多年多次的培训和指导,包括涉渔人员安全捕鱼、养殖和用药技术等方面。
1. 沿岸各国合作意向难以达成共识
图们江国界线划分复杂,中、俄、朝之间的军事、政治、经济沟通经常受到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动向和各国不同外交政策的双重制约,且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在国家利益层面的出发点和着重点也不相同,在图们江区域的互助合作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深入国家经济利益方面考虑,图们江区域界河渔业合作协议一旦达成,中国将恢复东北地区通往日本海的出海权,这无疑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俄、朝两国的受益程度与中国相比大相径庭,就俄罗斯来说,其主要的经济发展重心位于西部,东部人口稀少,经济基础较差,可开采的资源利用率低,建设航运的经济价值不大。在图们江区域的海港建设的合作规划上,俄、朝态度并不积极,使得中国在图们江通航合作贸易拖延至今。
2. 渔业法规有待完善,资金支持不足
国际渔业法规中没有关于界河渔业合作方面的规定,例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主要针对公海捕捞与养护问题进行规定,界河渔业在国际渔业法规体系当中属于空白领域,尚待国际社会的重视。如果想实现图们江渔业的国际联合,必须由联合国或者参与国共同商议协定法则,不然在建设开发、捕捞作业、航道通行、市场营销等多方面都有可能产生纠纷,难以实现公平。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对于渔业国际合作的相关内容还有待细化,例如有关界河使用规范等涉外问题的规定存在空缺,渔业执法人员对于公共水域使用的管理指导无明确规定,在涉外纠纷中当事人没有完整的法律流程及司法救济机制可寻等突出问题。
3. 渔业技术研究浅薄,基础设施落后
中国在渔业方面的研究进展相较于国际而言仍存在差距,尤其是对于高科技现代化的渔业技术的掌握有限。图们江流域的航道基础条件较差,布局不均衡,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又缺少相关专业性的高科技人才,使得该地域规划落实寸步难行。此外,图们江区域的俄、朝两国海港、航道规模都比较小,难以承受现代化大型船舶和高效率的航运,通关繁琐,域内各国之间通联的基础设施差,航运工作承接存在滞后性,很难高配合度完成图们江船舶出海的衔接合作,而且航道受季节影响大,冬季冰冻难以航运,严重制约了图们江渔业市场竞争力。该区域渔业整体装备较为落后、生产配套设施不足,为产业结构转型也增加了不小的阻力。
4.产业结构不完整,渔业管理人才短缺
从整体上看,图们江区域渔业结构比例失衡,缺少紧密的联合生产链,经济效益下滑情况严峻,面临传统渔业经济逐渐与时代脱轨,高科技海洋经济产业相对匮乏等问题。现代化的渔业国际市场追求高效率高品质,而该区域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差,被国际市场排挤掉的产品,转销收益相较甚低,以致产业内耗严重。图们江区域的渔业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没有发挥地理环境优势,生产经营未达到规模化,没有系统性的养殖、加工区域划分,生产设备老化,严重制约了渔业国际经贸的发展。产业链结构缺乏完善性,产业发展形态过于分散、无序。而且专业管理人才的短缺势必会影响该区域界河渔业经济的发展,渔民们不具备科学发展的经营本领,更缺少统筹兼顾的意识,开发视野较窄,无法现代化、规模化进行国际经贸活动。渔业生产企业仍然采取等客上门落后的渔业经营管理模式,缺乏对当地市场的深入开发挖掘手段,难以适应现代化国际市场环境的要求。
文章来源:节选自《中国图们江发展界河渔业的现实问题与措施研究》,原刊于《现代商贸工业》2024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原出处、作者信息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作者:周紫萱,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研究生;裴兆斌,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