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吉林省深度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5-11-10

图们江区域作为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地带,连接着中国、俄罗斯、朝鲜等多个国家,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关键节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美竞争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图们江区域作为东北亚地缘战略枢纽,其合作潜力与战略地位日益显著。凭借与俄罗斯、朝鲜接壤的区位及深厚的人文渊源,吉林省在我国参与该区域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东北亚错综复杂的地缘形势与经济合作需求,吉林省应立足自身资源与产业基础,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合作路径。

一、依托“图们江国际合作大湾区”,积极发展中俄朝跨境旅游合作

吉林省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区位优势独特,是我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的关键省份。借助“图们江国际合作大湾区”,吉林省在推动中俄朝跨境旅游合作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与显著优势,建议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吉林省、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的旅游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等。结合三国的旅游特色,打造一批精品跨境旅游线路,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通信等条件。加强旅游景区的标准化建设,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培养专业的旅游人才,提高导游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跨境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信息查询、预订等服务。

三是提高跨境旅游便利化水平。加强与俄罗斯、朝鲜的沟通和协商,简化签证手续,推出更多的签证便利政策,如落地签、电子签等。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减少游客的等待时间。加强三国在旅游安全、旅游投诉处理等方面的合作,建立跨境旅游应急处理机制,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旅游宣传推广,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应持续加大对中俄朝跨境旅游的宣传力度,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推介三国旅游资源与特色产品。通过举办旅游节庆、专题推介会等活动,全面提升跨境旅游的知名度与吸引力。深化与国内外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市场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参与跨境旅游。

五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中俄朝三国在跨境旅游合作方面的长效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成立中俄朝跨境旅游合作联盟,由三国的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等组成,共同推动跨境旅游的发展。加强与“图们江国际合作大湾区”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跨境旅游品牌。

二、提升吉林对俄产业合作,实现与俄远东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

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缘相近、产业互补,合作基础良好。近年来,双方在农业、能源、制造等多领域合作初见成效,但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与挑战。为提升吉林省对俄产业合作水平,实现对俄远东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优化产业合作结构,提升合作层次。引导吉林省的企业加大对俄罗斯远东地区高附加值产业的投资,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科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业合作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是加强产业链整合,构建产业合作联盟。推动吉林省的企业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企业在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开展深度合作,整合产业链资源,构建产业合作联盟。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

三是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合作平台。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共同建设产业合作园区,为企业提供集中的生产、研发、物流等服务。在产业园区内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等服务,提高行政效率。

四是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沟通协商,推动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提供投资咨询、风险评估等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投资风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合作。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提供人才支撑。加大对俄语人才、法律人才、管理人才等的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产业合作提供人才支撑。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人才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引进俄罗斯的专家和技术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三、加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化东北亚海洋经济合作

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自设立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珲春市大力推进港口、铁路、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海洋经济支撑体系。其中,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港陆海联运通道已开通运行,实现货物高效运输。与此同时,珲春还积极推进一批跨境公路和铁路项目,显著增强了与周边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为加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化东北亚海洋经济合作,建议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培育海洋产业集群。依托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优势,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加快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海洋渔业、海洋物流等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重点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提高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水平。加强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拓展东北亚海洋经济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加强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推动建立东北亚海洋经济合作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和水平。开展务实合作项目,如联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共建海洋生态保护区、开展海洋科技合作研究等。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重点推进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外延港口建设,提升通航效率与服务能力。实施扎鲁比诺港等扩建改造工程,增加泊位数量与货物吞吐量。强化港口与腹地交通衔接,构建高效陆海联运体系。完善能源、通信、供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夯实海洋经济发展支撑。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一揽子政策,支持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区域海洋经济合作。设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海洋产业、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效率,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来源:选自《东北亚地缘政治新动向对图们江区域合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原刊于《东北亚经济研究》2025年第5期

作者:张杰,系延边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张荣,系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