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斌等:“一带一路”助推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5-11-1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珲春海洋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主要有:海洋物流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海洋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跨境电商成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洋物流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珲春已经逐步建成了以长岭子口岸、圈河口岸、沙坨子口岸、珲春铁路口岸为支点的全方位口岸大通道格局,为珲春发展海洋经济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2022年,珲春获得国家边境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荣誉称号,借此机遇,珲春积极对接“滨海2号”项目,强化对俄和对欧公路、铁路建设,保障“长珲欧”班列稳定运行和常态化运转,加快了海洋物流运输通道建设。同时,从《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到,珲春将积极 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谋划建设港航物流、临港工业、国际贸易、开放交流等四大功能区,中俄珲春-哈桑国际经济合作带、中朝珲春-罗先国际经济合作带逐步建设布局。此外,珲春积极推进跨境通道建设,完善“滨海2号”等综合运输通道,升级跨境公路、铁路网,为其海洋物流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因此,可以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珲春海洋物流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将进一步扩大其发展空间。

二、海洋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带一路”倡议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之机遇,尤其是拓展了海洋特色产业发 展空间,为珲春海洋特色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从珲春海洋特色产业 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跨境物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并且发展趋势越来越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珲春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 合作交流愈加频繁,海洋产业贸易合作也将上升到新的战略合作高度,势必会辐射和带动珲春海洋 特色产业发展。在现有的优势基础上,珲春积极谋划和构建海洋特色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图们江区 域港航物流中心、国际渔港经济区、临港制造中心,进一步促进珲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能源合作、海水产品贸易、海水产品加工制造、海洋物流等特色产业发展,提升珲春海洋经济发展实 力。可见,“一带一路”为珲春海洋特色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跨境电商成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珲春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为其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 点。数据显示:2021年珲春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平台经济发展进程,打造东北亚跨境电 商重要枢纽,全年完成跨境电商贸易额21.5亿元,同比增长118%。同时,TIR专线稳定运行,承担珲春80%以上的跨境电商商品运输任务。此外,“海上鲜”等APP平台运营情况良好,进一步扩大 了珲春海产品营销范围。截至2023年末,珲春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到51亿元,同比增长44%, 阿里菜鸟优选仓、京东联合运营仓等相继落地,中俄国际邮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业务顺利开通。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电商稳步发展,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不可否认,“一带一路”助推珲春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果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跨国陆海通道不畅、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高、产业布局单一等新挑战。 

四、跨国陆海通道不畅

一方面,珲春境内地方铁路经营僵化、运费畸高、运输能力较低,且与国家铁路网融合度低,严重影响运费成本和揽货范围,导致跨境铁路集疏运能力严重受限。另一方面,俄方口岸、公路、港口基础设施老旧,通关、运输效率和吞吐能力较低,严重制约了跨境通关、公路集疏运和港口货运。同时,在对朝陆海联运中,朝方境内的铁路和公路运力有限,港口装卸能力相对较低。从这些方面看,跨国陆海通道不畅制约着珲春参与国际合作,阻碍了其海洋经济发展。  

五、础设施建设质量不高

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高限制了珲春海洋经济发展,不利于珲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由于东北亚复杂的国际合作环境影响,一批互联互通的项目建设仍然处在谋划阶段,并没有实质性的进 展,跨境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依然明显,通而不畅,并未形成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制约珲春海洋经济发展。清洁能源对外通道建设滞后,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通信、水利设施建设也相对不足。此外,境内地方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陈旧、经营理念僵化、运费较高、运输能力不足,影响跨境运输贸易。同时,俄方由于资金等问题,口岸、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老旧,更新速度慢,通关、运输效率低下。朝鲜罗津港和清津港的大部分设施面临老化、破旧等问题。从这 些方面来看,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高,不利于珲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 业布局单

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的发展理念根深蒂固,使得其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产业布局以重化工业为主且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受其影响,珲春经济发展也存在传统经济发展的弊端,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完全实现转型,低技术、低效益、高污染、高能耗的特征依旧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产业不能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尽管珲春借助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完善了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及跨境旅游等产业布局,但海洋产业链不完善,海洋产业的集聚效应以及多元化特征不强,无法发挥海洋产业的规模经济优势,使得珲春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不足。同时,受制于周边国家(地区)政策的影响,跨境海洋产业贸易合作质量较低,合作空间前景广阔但合作难度较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技术装备对接等有待加强,这些都表明珲春产业布局单一,制约了海洋经济合作区的快速发展。 

文章来源:节选自《“一带一路”助推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研究:新机遇、新挑战及推进思路》,原刊于《东北亚经济研究》2024年第3,转载请注明原出处、作者信息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作者:刘国斌,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马家骏,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