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儒德:海洋实践是海洋强国理论之源(下)

时间:2017-08-20浏览:439

  习近平同志自2002年起担任浙江省委书记,2007年调任上海市委书记,在中国海洋大省、海洋强市工作达5年,这是他创建海洋强国理论的重要实践基地。习近平高瞻远瞩,统领全局,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全国一盘棋中布局,逾越了省际时空。他以大视野、大气魄、大目标制订发展规划,顺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形势,清晰地提出: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就在海上。上海发展影响全国,要靠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来支撑,浙江发展要抓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优越地位和向我省港口腹地延伸”的良好机遇,要把港口作为全省发展海洋经济的引擎,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的大港口。勾勒了浙江和上海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大棋盘”,对推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 “以港兴省”为引擎,做好“海洋经济”大文章

  浙江是一个航海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文化底蕴深厚,海洋环境优越的大省,相当于一个不小的“群岛之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个综合性系统工程。习近平同志“以港兴省”为抓手,努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又一个重要的海洋实践,为创建海洋强国理论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坚持“以港兴省”,将港口建设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引擎。

  2002年习近平调任浙江,便把目光投向相当于全省陆地面积2.6倍的蓝色海域,奔走舟山群岛各地调研。他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哪里?在海上!”他要求浙江要以海洋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特征,拉动舟山地区的经济发展。争取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强省。”并且强调:“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

  习近平把握浙江地缘临近上海的特点和大局,敏锐地提出:要抓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和向浙江省港口腹地的延伸”这一良好机遇,要把港口作为全省发展海洋经济的引擎,要紧紧抓住这一“牛鼻子”。他明确提出:“浙江省有什么可做成全世界和全国之最的?港口可以发展全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不断拓展发展腹地,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

  他力主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舟山连岛工程,加快浙江省港口资源整合。2005年12月20日,“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正式挂牌。习近平在挂牌仪式上说:港口建设将是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大手笔,港口建设的重点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实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有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中国沿海港口的良性互动。显然,习近平的蓝色视野,已经跨越浙江、辐射全国,把浙江放入全国“大棋盘”中谋求协调发展。

  港口最鲜明的特征是开放性、国际性、带动性。谁拥有世界级强港,谁就能掌握配置全球资源的主动权,成为带动海洋经济强劲发展的引擎。所以,他把发展大港建设置于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将港口作为联接各类经济资源的重要载体。他在宁波考察时指出:“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他在多次视察舟山港口,强调坚持“以港兴市”,加快深水港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运输、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业,打好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物流中心的基础。

  他站在全国发展海洋经济全局,强调“加快沿海港口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加快开发大港口、建设大通道,发展大物流,形成以宁波—舟山深水港为枢纽,温州、嘉兴、台州港为骨干,各类中小港口为基础的沿海港口体系和现代物流系统”,“努力把宁波—舟山港建设成为我国国际远洋集装箱干线港和煤炭、铁矿石、石油、粮食等重要大宗物资为主的现代港口物流基地。

  2006年1月,“宁波-舟山港”正式启用,实现了两港资源的强强整合,加快建设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全面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构建港口服务体系,推进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积极构筑港口经济圈,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助推国家海洋强国建设。

  如今建设“宁波-舟山港”这一宏伟目标逐渐落实,显示出强强劲活力,牵动整个舟山经济步入快车道。宁波—舟山港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联系,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国大型集装箱转运基地、大宗战略物资中转储备基地和能源、修造船、重化工、钢铁等临港产业基地。

  2016年宁波舟山港集团年报: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56万标准箱,居全球第4位,同比增长4.5%,增幅位居全球前五大港口之首。201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微增的情况下,达9.18亿万吨,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位。据预测:到2020年,宁波舟山港计划将初步建成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全港货物吞吐量力争达到10亿吨,进一步巩固全球第一大港地位。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00万标准箱以上,跻身全球主要的集装箱干线港的前三甲位置。

坚持发展临港工业,构筑临港海洋产业群。

  习近平强调浙江“发展临港工业是重中之重”,必须“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石化工业、能源工业、船舶制造业,适当发展钢铁工业,积极建设战略物资储备基地”。他强调“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所侧重,有所突破“,“以宁波镇海、北仑、大榭岛、嘉兴乍浦和舟山金塘岛为重点,加快形成环杭州湾石化工业基地;以建设三门核电和浙江沿海大型港口电厂为重点,加快形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以船舶修理和大中型、特种船舶制造为重点,把舟山等建成为全国重要的船舶修造业基地;以粮食、石油等储备为重点,在沿海地区加快建设战略物资储备基地”。

 坚持“大桥”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舟山群岛散布海外,与上海一水相隔,海岛经济受到极大制约。架桥登陆,直抵彼岸,成了舟山人心中一个强烈的梦想。

  习近平就要把人民的梦想变为现实,“要发展海洋经济,就必须先搞好海洋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整合沿海、延伸海岛、加强互通、扩大共享”的思路,搞好沿海城市、中心大岛、重要海洋功能区的布局衔接和联动建设”。而舟山群岛基础设施建设最为关键的是“港通天下”,实现岛屿变通途。

  习近平经过深入调查论证,在省第三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出:“集中力量推进舟山大陆连岛、杭州湾通道等对接工程”。“连岛大桥如果建起来了,对舟山的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推动,对全省的布局也会起到一个积极的调整作用。”“我们即将迎来大桥经济、大桥时代,开工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

  1999年9月26日,舟山跨海大桥终于落成,大桥横跨4座岛屿,穿越9个涵洞和2个隧道,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和杭州湾大桥相连接,使舟山经杭州湾南岸到达上海的车程将缩短到3小时,将使舟山群岛紧密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舟山将全面进入大桥时代。

  由于宁波受到杭州湾的天然阻隔,长期处于全国交通的末梢,发展同样受到限制。“一桥飞渡杭州湾,汪洋大海变通途”是浙江人的又一个梦想。习近平一直牵挂杭州湾大桥建设,在浙江工作期间,曾6次视察大桥工程,在调任上海和中央工作后,还一再视察了大桥工程进展和通车现场。经过全国各方的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历经10年论证,近5年艰辛施工,终于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顺利通车。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成为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三长的桥梁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从浙江宁波到上海莘庄的陆路距离只有179公里,缩短了120公里,从而也缓解已经拥挤不堪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展示了中国造桥史上的辉煌,构成杭州湾的壮丽奇观。

坚持利用资源优势,推进海洋经济综合发展。

  2002年12月,习近平参加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讨论时强调:“舟山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充分发挥渔、港、景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发达的地区。”“舟山港口开发的前景非常广阔,临港工业的发展也有潜力,旅游业则更具优势。总之要把海洋开发这篇文章做深做大。舟山可能就是浙江省一个很大的后发优势,要积极地推动舟山的开发,把舟山的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

  2003年1月6日,习近平在舟山市调研时讲话指出:“舟山海域面积广阔,渔、港、景资源丰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我们要辩证地看舟山,既要看到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还存在一些困难的现状,更要看到舟山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看到舟山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应当充满信心。舟山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充分发挥渔、港、景优势和区位优势,建海洋经济强市,创海洋文化名城,争取率先发展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达的地区,实现舟山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针对舟山群岛的特点,反复要求大家:要充分发挥“渔”的优势,把舟山渔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发展海洋经济,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传统优势产业不放手,努力建设现代海洋渔业;要充分发挥“港”的优势,把港口、口岸贸易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港口建设和推进城市化工作结合起来,以建设港口城市为载体,完善港口城市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充分发挥“景”的优势,建设海洋旅游城市。发展海洋旅游业,既要发掘自然旅游资源,更要富有文化底蕴、注重人文精神。他赞同舟山市提出的“建海洋经济强市,创海洋文化名城”,把舟山建设成为以“海天佛国、海上观光、海岛度假、海洋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和旅游经济强市;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舟山建设成浙江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蓝色通道”。要按照“主动接轨、加强协作、发挥优势、实现互赢”的方针,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舟山是特殊的区位优势,必然成为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迎接海洋时代的一条臂膀,也必然成为浙江省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蓝色通道”,这完全可能成为浙江省经济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后发优势。

  习近平在浙江省工作5年,正值“海洋世纪”的头5年,是一次深入研究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实践,对他全面了解世界海洋新形势及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具有深刻意义。他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以全球视野指出:“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对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指明“四要”、“四转变”的发展方向,构建了建设海洋强国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在浙江省丰富的发展海洋事业的实践活动,是其形成、升华海洋理论的现实基础。

(二)坚定上海繁荣靠“上海”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在上海任职时间并不长,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一年时间。古人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他高站瞻远瞩、纵览大局,一直关注着上海的发展,深谙上海发展对全国的牵引作用。他在福建、浙江工作期间,一直注重借鉴上海发展的经验,尤其提出:浙江的发展要抓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和长三角的区域优势,把浙江省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蓝色通道”,努力打造苏、浙、沪经济圈。

  上海百年变迁史,发展的根基在于临海,发展的动力在开放,持久的发展靠创新。上海人的精明在于 “成于忧患,隳于安乐”的传统意识,始终保持着清醒与创新的不断追求,坚定地走着“靠海兴市”的道路,逐步走向海洋,使上海市真正“上海”, 改写了上海无海的历史,使上海港由“江河时代”迈入了“海洋时代”,是中国走向海洋发展战略的标志性成就。

  上海原是一个临江城市,依靠黄浦江而繁荣。但上海不靠海,没有现代深水港,是致命的发展瓶颈。从1959年开始,趁着国务院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宝山、嘉定、闵行和松江等县划给上海,使上海市从此拥有了长江和东海,拥有了长江与杭州湾之间的大片“三角宝地”和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结束了“上海无海”的历史,使上海成了一个真正的濒海城市。上海港从狭窄的黄浦江扩展到了整个长江口,延伸到了杭州湾,沿岸码头、造船厂、临港产业林立,为建设成为世界大港奠定了基础。到2005年底,上海港吞吐量达4.43亿吨,首次超过新加波,荣登“世界第一大港”宝座。

  上海当了“港老大”,仍清醒知道虽然有了海,但缺少建设15米深水港的海岸线。上海能否拥有深水港,不仅关系到上海的未来,而且影响着中国外贸运输格局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上海建深水港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航运竞争的必要手段,是抢占国际航运中心的生死之搏。

  上海以强烈的使命感,运用国家力量,鼓起民族精神,启动集体智慧,创造了“海上建港”的奇迹。他们摆脱了省市界线的束缚,把视线跨越陆地海岸,终于在距上海海岸30公里外的小海岛上找到了宝地——洋山列岛。而且,凌空飞架了31.5公里长的“海上高速公路”,实现大海变通途。由此建设拥有陆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布设50多个深水泊位的洋山深水大港,开创了“跨海建桥,海岛建港”的壮举,彰显上海人的前瞻、创新和务实的风范。

  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开港,东海大桥通车。洋山港迎来了世界十大航运公司所属最大、最新的世界顶级集装箱船,东海大桥上车流滚滚,展现了世界第一大港的风采,改写了上海航运的新篇章。洋山港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在外海岛屿上的世界级离岸式集装箱码头,为挖掘海洋资源、建设海洋港口开辟了新路,是中国港口建设的里程碑。现在上海港稳居集装箱世界第一宝座,上海港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支撑上海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

  上海人以前瞻、创新、务实的风范,填海造陆、海岛筑港,海上架桥、跨越大海,使上海港由江河时代迈入了海洋时代,创建了中国“走进海洋、以海兴市”的里程碑。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把发展港口作为上海走向国际大舞台的支点,作为牵动上海经济发展的“牛鼻子”。2007年8月28日,上海市委举行常委学习会,研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讲话:“今后五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要继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营效能,推动航运服务业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提升上海在国际航运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到中央工作后,仍然十分关注上海的发展,每届全国人代会,他都会同上海代表一起审议。今年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他鼓励上海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他鼓励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实践中,示范全国,奉献世界。

  习近平纵览中国发展全局,重视沿海港口与长江流域协调发展。他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他还表示,长江航运发展不能只盯着国际市场和长三角地区,一定要向内延伸到整个流域,调整航运组织形式也是赢得发展的一大途径,不能单靠增加投入,这和调整经济结构是一个概念。”充分利用上海国际航运枢纽的作用,拉动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纳入“一带一路”世界经济带的协调发展。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几代人未能实现的的蓝色梦想薪尽火传,落到了新一代领袖身上。中华民族迈向海洋强国,是顺应世界潮流,符合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反映民族众望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重要实践。习近平统筹全局,对我国港口进行谋篇布局,推动港口由分散竞争向区域协同合作发展,做大做强港口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如今,上海港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位置。世界各大班轮公司在上海港开设了通航20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航班。上海港每月的国际航班数超过1300班,是世界上港口航线密度最大的港口,航线覆盖了亚欧航线、中东航线、非洲航线、东南亚航线,绝大部分都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上。

  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牵引下,我国港口建设发展大步走向世界前列。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17个,是5年前的1.3倍,亿吨大港数量达到3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余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均占有7席,港口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持力量,也为创建海洋强国理论夯实了基础。

摘自:http://www.hellosea.net/teyue/2017-08-16/43310.html